• 65阅读
  • 0回复

座谈会,还是“作态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2-17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漫话

座谈会,还是“作态会”?
曾宪斌
党的十三大之后,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改革、开放的许多敏感问题,需要人们解放思想,畅所欲言,探讨难点。为此而召开各种不同类型的座谈会,讨论会,提供分析、研究问题和交流、沟通信息的场所,是十分必要的。座谈会、研讨会等应运而开,通过座谈发表了确有见地的意见或建议,有的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看法,有的分歧虽然一时不能一致,却也坦诚相见。这也有它的效果:使主管部门了解在哪些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
举行座谈会的目的,是为了广泛地听取各种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调整各方面的关系,把事情办好。所以,召开座谈会不仅要有明确而有意义的主题,而且要与会者能够围绕主题进一步发表意见。同方向的,相互补充,相互阐明,使之更为完善;异方向的,展开磋商,进行争鸣,以求达到对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以推动我们的实际工作。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座谈会都能讲究实效。
最近,某地召开了一个改革座谈会,规格颇高,与会者众,座谈主题也很重要,人们都很注意。会后,传播媒介工具广为报道,颇有些声势。但是,一些本来对这次座谈内容很有兴趣、翘首以待的人们,看了报道后深感失望。既然是那么重要的题目,有那么多的人参加,谈的内容却十分单薄,只是重复主题词句,空喊几句不参加座谈的人也熟知的几句老话,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更不用说有什么不同意见的讨论与争鸣了。这样的座谈会对实际工作能起什么积极作用?
因而,有人提出疑问:这样的座谈会,是赶热闹,还是做做样子的“作态会”?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形式主义。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发展,座谈会这一形式将日益广泛地应用。座谈会是实际工作的需要,也要为实际工作服务,一定要讲求效果。“赶热闹”,无济于事,反而耽误工作。“作态会”更是自欺、欺人。自欺,欺不了;欺人,也欺不了,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说都没有任何效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