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独龙族今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2-20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独龙族今昔
杜奎昌
今年10月下旬,正当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集中800多匹骡马组成马帮,赶在高黎贡山大雪封山之前,将供应独龙族群众大半年生产、生活需要的40多万公斤物资运往独龙江的繁忙时刻,我跟上一支马帮从县城出发,踏上了独龙江之行的旅途。
从怒江边的县城为起点,翻越高黎贡山到达独龙江的驿道长65公里。驮着粮袋的马帮,顺着崎岖陡峭的驿道,经过两天的艰苦攀登,终于爬上了4000来米的高黎贡山山顶。从山顶下到独龙江边,还得一步一坎走上一天多呢。这条驿道真象一条登天的路!
我国独龙族有3500多人被高黎贡山和中缅边界上的担打刀卡雪山紧紧封闭在滇西北的独龙江峡谷深处。直到解放前夕,这里的独龙族仍处于原始公社阶段,被外界称之为“俅人”(野人)。1953年,经周恩来同志亲自倡导,国家民委正式将“俅人”定为独龙族。从此,内地许多先进的东西进到了独龙江峡谷,一批独龙族男女青年走出他们祖祖辈辈生存的狭小天地,到了内地当了干部、工人,上了大学,有的人还去到了首都北京。
1985年5月,高黎贡山顶还未完全解冻,这时候,因头年欠收,独龙族群众中缺粮人数增加,粮管所告急了。独龙江区委一个电话打到县上,县里先是组织人带着炸药上山,把路区的冰雪炸开,然后调集百多匹骡马,很快运进去两万多公斤粮食。
过去,云南独龙江两岸的群众相互来往或搬运东西,全靠从横拉在滔滔江水上空的篾溜索上通过,既艰难又危险。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县里有关部门千方百计运来建筑材料,在独龙江上架设吊桥。要把一根100多米长的钢索,通过翻越高黎贡山这条驿道完整地运到独龙江,只有把它弯成一个个相互连接的圆圈,几十个人每人背上一个钢圈,大家互相照应,沿着陡峭崎岖的驿道,象条长龙似的一步一步往上爬,然后再一步一步地往江那边挪,65公里长的路程,要花七八天时间才能到达。架设一座人马吊桥所需的各种物资,大约要300来匹骡马和100来个人才搬运得完。现在,独龙江峡谷上下也打通了一条驿道,江上以及它的支流上先后架起五座人马吊桥和14座钢索便桥。
今年国庆节前夕,独龙江架设起电视卫星接收天线,在这个遥远而又闭塞之地可以看到电视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