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新发现的天安门匾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2-20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新发现的天安门匾额
《北京晚报》十二月三日披露天安门匾额被发现的消息后,不少专家和文物管理部门纷纷前去“探望”。
这块匾是如何被发现的?
在市房管一公司木材厂的西北角,放着一块大木匾和一个镶刻着天安门的木质大国徽。
今年初,市文物局确认这个国徽是建国后天安门城楼上悬挂过的第一个国徽。不久,它被送进了首都博物馆。十一月,那块大木匾也幸运地遇上了“知音”。市房管一公司西城处的一位职工认为它是清代天安门城楼的匾额,随即写信告诉报社。
这块匾上有什么字迹?
十二月八日,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史树青、故宫博物院高级工程师王仲杰、故宫博物院古建管理部主任郑连章等专家来到木材厂,对这块匾进行“会诊”。他们肯定地告诉记者:“中间这行字是满文,左边是蒙古文,右边是汉文。汉文用的是篆体字,写的是‘天安之门’四个大字。”
这块匾的考古价值如何?
据王仲杰和郑连章介绍,故宫现有很多匾,有的上面同时刻着满、蒙古、汉三种文字,有的上面只有满、汉两种文字,有些辛亥革命后的匾,上面只有汉文一种文字。他们认为,这三种匾中,“年龄”最大的是刻有三种文字的匾。
史树青对发现这块匾非常高兴,他连声说:“这匾很有意思,很有意思。写有‘天安之门’的文物,这是第一次看到。这块匾的年代不会太晚。”史树青说:根据史书记载,建于明永乐年间的天安门,当初叫“承天门”,明嘉靖年间曾改称“承天之门”,清顺治年间改名为“天安门”。从新发现的这块匾推断,“承天之门”最初改名时,应该叫“天安之门”,这恐怕是史书记载上的遗漏。
(摘自十二月十三日《北京晚报》 毛序国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