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鸟出笼 鱼得水——邢台地区放活科技人员调查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2-22
第3版(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

鸟出笼 鱼得水
——邢台地区放活科技人员调查之一
王友恭 王金锋
邢台地区科技人员数量少,全地区仅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专业技术干部6800多人,占全区人口的1‰稍强,大大低于全国5.9‰和全省3.5‰的平均水平。可是,据统计,全地区助理工程师以上的科技人员在生产第一线的仅占28%。一方面,广大工厂农村缺技术,缺人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大批科技人员又积压在党政机关里,很多人身怀“绝技”,却得不到发挥。邢台地委、行署的领导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国务院放活研究所、放活科技人员的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走出机关、下乡下厂搞兼职或专职技术服务的政策、措施,诸如科技人员停薪留职的工龄可以连续计算;下乡下厂搞承包的报酬,本人所得不低于50%等。这使科技人员如鱼得水、如虎归山,在农村和厂矿企业的广阔天地里大显身手。
新河县在历史上就盛产红枣,全县有枣树1.7万多亩。但由于农民缺乏必要的管理技术,红枣单产一直不高。去年春,县林业局的7名技术干部与县政府签订了合同,走出机关承包全县红枣丰产技术。他们每人蹲在一个点上,以点带片,按照红枣生长规律对枣树进行科学管理,使红枣产量大增。今年全县红枣总产450万斤,比他们承包前的1985年增加150万斤。
助理农艺师刘宝珊从园艺专业毕业后,坐机关近30年。这次,他承担了北杜村枣树丰产项目后,深感专业技术荒疏。他先后到国家和省科研单位拜师求技,结果出色地完成了承包任务,使300亩枣树由过去的平均株产十几斤猛增到50多斤,全村人均红枣收入390多元。这一实践也丰富了他的专业知识,他撰写的枣树丰产专题论文已在《中国林业》杂志上发表。他深有感慨地说:“如果我一毕业就这样干,早就出成果了。”
清河县水利建筑工程师赵贵生是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上“有两把刷子”的人。在他的指导下,该县一些原来不敢外出承包工程的建筑队到天津等地承揽了总造价达1000多万元的23项工程,不少项达到优质工程标准,使一些不起眼的民间建筑队在强手如林的大城市建筑行业中站稳了脚跟。赵贵生在两届副县长任满之后当选为县政协副主席。他总感到这个岗位虽然重要,但自己的专长没能得到充分发挥。今年11月,他正式提出了停薪留职去搞技术承包的申请。他对记者说:干自己的老本行,是我盼望已久的。成就一番事业,是任何地位、荣誉都无法相比的。
技术人员到农村、厂矿承包、领办,有职有权,获得了充分发挥自己才干的空间,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就更加尽心尽力。清河县经委技术员孟福明1985年5月经县政府批准,停薪留职到县、乡联办的耐火材料厂任技术副厂长,负责工厂整个扩建工程的设计、制作、安装。他为不误工期,经常加班设计制作,工程比原计划提前6个月竣工,节省资金25万元。投产后,他负责全厂的生产技术工作,产品质量国内领先,销售供不应求,今年80%以上的产品出口,已为国家创外汇120万美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