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旱原的突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2-22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民族地区纪行

旱原的突破
本报记者 费伟伟
一个祖祖辈辈盼水的小山村,自筹13000多元建起一个提灌站,使350亩广种薄收的“望天田”变成了抗旱稳产的保收地。这些年,随着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类似这样的事,在许多地区时有所闻。然而,11月初,记者在甘肃18个干旱贫困县之一的东乡族自治县采访中见到这样一个自筹资金办水利的小山村时,心里不禁格外激动。
从地图上看东乡县,简直是“得天独厚”,这个呈方圆形的县,四面环水,洮河、大夏河、广通河、黄河象四条青罗带,紧紧围绕环抱着它。然而千百年来,东乡地区却“只见河水流,没有河水用”。东乡族自治县属切割破碎的黄土地貌,90%以上是山地,群山叠嶂,其间纵横交错分布着千百条“碰死麻雀摔死蛇”的干沟。由于受高原气候影响,境内缺雨少水,年降雨量仅240毫米左右,而一般年景的蒸发量却是降雨量的3倍以上。不仅是十年九旱,而且一旱就旱得那么凶,冬干、春旱再加夏旱屡见不鲜。干旱成为东乡人民最凶恶的敌人。
解放后,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东乡人民建造了大小194处电灌工程,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解放初期增长了10倍以上,将近2/3的群众结束了种田望天、吃水靠雨的历史,然而至今,仍有12个乡、9万多群众连最基本的饮水问题尚未解决。
去冬今春,东乡县连续干旱,滴雨未下,6月以后,又遇秋旱。就在临近黄河库区的考勒乡,居住在山岭上的河西、岘子等几个村,水窖储水告罄,一桶水卖到8—10元钱。这几个村的群众每天赶着毛驴,跋涉在尘土飞扬的崎岖山道上,往返四五十公里到黄河边驮水。11月4日,记者去考勒乡采访途中,不时见到赶着毛驴去驮水的人们。“今年我们还没吃过一次新水(指雨水)。”一位东乡族老人迈着疲惫的步子,边走边对记者说。
相比之下,果园乡楼子村二虎合作社的自然条件已算不错的了,尽管人畜饮水也得到几里外的地方去取用。这个社35户,全部是东乡族,群众多年来最期望的,就是把350亩旱田改造成抗旱稳产的“保灌田”。以前,这里一年只有半年粮,修水利、搞电灌的事自然无人提及。
1986年春,一位83岁的东乡族老共产党员、退休干部马文福站出来大胆挑开了自建小电灌的话头:“比咱村条件差的地方还很多,咱不能总等着国家来干,改造旱地我们村才能翻身,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老人接着就动员自己的儿子、孙子们率先捐款集资。
和9年前相比,二虎社群众的生活水平已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由于条件差、底子薄,1985年人均收入只有150元,人均口粮也不过400斤,马老汉的儿孙们生活也不宽裕,有的甚至一年仍要借一二个月口粮,然而儿孙们并没让老人失望。大儿子马英成一个人就捐了200元,二儿子马全良3个孩子,生活还相当困难,也凑了200多元。二虎社的群众哪家也不富裕,可哪一家也没袖手旁观,最困难的一户也捐了12元钱。有的人家还献出了准备建房用的砖、瓦、水泥、木料。全社捐集了4000多元。马老汉一算还不够,又四处走亲戚,找朋友,借了8000多元。
在县水电局的支援下,去年6月,二虎社的提灌工程终于顺利动工。家家出人,一个月就干完以往水电部门至少要3个月才能干完的活,旱地秋播时灌了个透。
11月初,当记者沿着当年83岁的马文福老人拄着拐杖,往返90公里上县城求技术、求设备走过9趟的崎岖山道来到二虎社时,这个村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85岁的马老汉在大儿子家新建的4开间的砖瓦房里告诉记者,去年二虎社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好收成,平均亩产增长2.6倍,人均收入由150元增加到240元,人均口粮达600斤。建提灌工程时借下的8000多元钱已经还清大半。
“群众自己办水利,不但工效短,效益也高,自己掏钱办的事,特别精心、尽心,掉个螺丝也有人心疼。”同行的果园乡乡长感慨地对记者说。
而这并不是最主要的。生活条件相当困难的二虎社自筹资金办水利,结束了东乡县水利都由国家建的历史,在东乡——这个去年人均收入刚过200元的贫困干旱县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就在离二虎社40多公里的达板乡红柳村,记者看到,一条扬程40多米、长1000多米、可以一举解决3个村人畜饮水困难的上水管道已经铺设完毕。村长告诉记者,这个村,以及周围的红庄村、舀水村,多年来人畜饮水一直靠人拉牛驮,每天都要至少花费600个壮劳力到1公里外去拉水。8月底,这3个村联合集资2万多元,修建了这个饮水工程。
村长指着从记者面前经过的一辆辆拉水的牛车、驴车高兴地说:“如果你们再晚来几天的话,下水管道一铺好,就看不见这些拉水车了。”
离开红柳村时,记者又从同行的县水电局干部小马那里得知,就在几天前,坪庄乡和那勒寺乡的5个村子的群众给县水电局送去了几份打算自筹部分资金,希望水电部门再支援一把办提灌工程、人畜饮水工程的申请报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