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在重农的国度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2-22
第6版(国际)
专栏:科特迪瓦通讯

在重农的国度里
本报记者 杨汝生
科特迪瓦的建设成就是值得称赞的。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以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曾超过1000美元。进入80年代后,国际市场原料价格的急剧下跌,使它蒙受巨大损失,经济发展速度才有所下降。博瓦尼总统在总结科的建设成就时说:“我们所取得、并引以为荣的成绩,是在没有1公升石油、1公斤铁、铜、锰、铀和铝土的情况下取得的。我们之所以能够这样,全凭农民的劳动。”
科特迪瓦是西非地区的一个小国,但它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它的可可产量几年前就名列世界前茅,世界巧克力主要原料的1/3来自科特迪瓦。咖啡产量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非洲第一。棕榈油、香蕉、菠萝的出口也为其他非洲国家所不及。它还计划到1990年,成为非洲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农业总收入已从1960年的690亿西非法郎(300西非法郎约合1美元)增加到1985年的1万亿西非法郎,同期农民的收入也从200亿猛增到4150亿,增加了将近20倍。
在科特迪瓦可以随时随处感受到农业得到特别的重视。早晨打开收音机,首先听到的是“全国进步杯”广播节目,它向农民递送农业信息,传授农业知识,提出各种建议,既及时又具体。电视台播映的农业专题报道内容丰富多彩;专为种植者编印的报纸《土地与进步》免费赠送给农民;农业部也成了政府的“超级”大部……
自称“第一农民”的博瓦尼总统在自己的家乡经营着几个总面积为2000多公顷的种植园,前几年他将其中的一个捐赠给国家,作为农业科研和大学生实习的地方。他提倡官员“亦官亦农”,号召部长们到家乡开办农场和种植园。他极力倡导“以农为荣”的风尚,对评选出来的优秀农民,他设家宴款待。
科特迪瓦政府用于农业的投资多年来都占国家预算的20%左右,今年又增加到26.7%,大大超过许多非洲国家。“全国农业发展银行”、“乡村整治地方基金”等金融机构在发展农、渔、畜牧各业及兴办农村基本建设和社会福利事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政府还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将全国划分为许多个种植区,建立执行政府开发计划的专业公司,将分散的小私有者的生产纳入到国家的生产和出口计划。如南部有“油棕开发公司”,中部有“水果和蔬菜开发公司”,北部有“纺织品公司”和“糖业公司”,还有“橡胶种植公司”、“大米生产公司”等等。这些公司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管理水平高,有利于促进全国农业现代化。
近年来,国际市场原料价格一跌再跌,但科特迪瓦规定的农产品收购价格则年年有所提高。今年,不合理的原料价格给科带来的损失高达5300多亿西非法郎,但政府宣布,为了不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收购价格将与去年持平,不足款项将由“稳定农产品价格银行”予以补贴。估计,可可和咖啡种植农将有4000亿西非法郎的收入,北部棉农的收入可达300多亿。
不久前在亚穆苏克罗召开的全国第一届农艺师大会上,代表们热烈地讨论了2000年科特迪瓦农业前景。科特迪瓦农民正为实现这一农业远景规划进行辛勤劳动。(附图片)
科特迪瓦农民们正在出售自己的产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