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深红在人间”——悼方之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2-22
第8版(副刊)
专栏:心香一瓣

“深红在人间”
——悼方之中
方纪
方之中是我延安时期的老友,40多年亲密相处,彼此相知,他数月前曾来看望我,促膝长谈。最近书写给我的诗,还未及交给我,便溘然长逝了。
“花残枝依然,春来花又鲜,踏破芳草地,深红在人间。”
这首诗包含着那么多对战友的挚情和深切理解。“踏破芳草地,深红在人间”,这是我们共勉之词,也是之中平生所作所为和晚年仍未衰的壮志。
之中一边从武,一边习文。他打仗打出了名气,从一个战士成为一个将军;作文章也作出了名堂,从发一篇篇小豆腐块文章而成为一个在30年代就有一定成就的文化人。他1925年参加革命,是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学员,参加过北伐战争、湘鄂西秋收革命暴动,创建了湘鄂西苏区的第一支人民武装。大革命失败后,他以文化工作者的合法身分转入上海,秘密为党工作,由阳翰笙同志介绍参加“左联”,田汉同志介绍参加“南国社”。当时,鲁迅办的刊物被国民党查封,由之中主编又办起了一个新的刊物,鲁迅为它起名《夜莺》。鲁迅、周文、张天翼等都曾多次为此刊撰稿。之中还主编过《生存》月刊,并在《晨报》、《大众日报》等进步报纸上发表多篇文章,用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文体抨击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之中写的两本书《诗人画家》和《速写集》,为宣传革命起过很好的作用。
我与之中相识是在延安,他当时是通俗版的编辑,我在萧三同志主编的《大众文学》工作。由于工作上的关系,我们来往很多,很快就成为知己。不久,他转到军事学院,但我们的来往仍未间断,时常在一起谈论文学,他也常把写好的东西拿给我看,互相切磋。他是湖南人,以能挑担子而闻名,在大生产运动中当上了模范。大家都称赞他能文能武!
之中作战很英勇,解放战争时期他就已经任参谋长、师长等职,参加过平津战役,并参与指挥过察南、保北、平张、太原等战役。他很爱自己的部队。在朝鲜战争中,第二十兵团的士兵,刚刚放下锄头便马上奔赴朝鲜战场,因给养不足,用皮带、野草、死马肉充饥;冬天爬雪山,冻伤致残,有的甚至失去双腿。每当谈起这些,之中总是很冲动。他自己的双腿也因冻伤和长年行军打仗而致静脉曲张,发作起来很痛苦。
之中对待革命事业,可谓赤胆忠心。他的妻子很年轻时就被敌人杀害了,遗有一女,当时只有两岁半,他毅然把女儿留在家乡,直到解放后才接到身边。但就是这样一个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在十年动乱期间,也未能逃脱林彪、“四人帮”的魔爪。因为他30年代在上海文艺界工作过,便遭到江青等人的残酷迫害,长期被关押、受审。但高压并未使之中屈服,他从来没有用不实之词出卖过朋友与同志,我们的友谊也经受住了考验。
之中很爱自己的诗句。他写过许多诗,寄托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将军解甲未歇鞍,
沙场转向书桌前,
以笔代枪挑四化,
红心不老胜当年。”
这是之中留下的最后一首诗。 (赵雪慧 整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