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势如长江出三峡——一九八七年世界“超导研究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2-24
第7版(国际)
专栏:年终专稿

势如长江出三峡
——一九八七年世界“超导研究热”
新华社记者 方辉盛 潘永明
1987年将以超导研究上的大飞跃在科技发展史上树立一块丰碑。在今年年初爆发的“超导研究热”的激烈竞争中,美国、中国和日本3国科学家率先研制成功液氮温区的超导材料,形成了自人类发现超导现象76年以来的一次大飞跃。
“超导研究热”大体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去年年底到今年4月,各国超导专家转入以金属氧化物为材料的研究,环绕高转变温度展开激烈的竞争。最后,以零电阻时的温度可靠地稳定在90K(零下183摄氏度)而告一段落。
酝酿于1986年的“超导研究热”,到今年4月,跨越了三大步。第一步是开辟道路。去年4月,美国商用机器公司设在瑞士苏黎世的实验室的两位科学家——联邦德国的柏诺兹和瑞士的缪勒宣布发现转变温度(电阻开始消失时的温度)为35K的镧、钡、铜氧化物超导材料,这一温度比1973年的纪录23.2K(铌三锗)提高了近12K。他们摆脱过去从金属和合金中寻找超导材料的传统方法,而从金属氧化物中找到突破口,为这次飞跃开辟了道路,从而获得了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二步是从去年底开始。12月23日,日本东京大学宣布获得转变温度为37.5K的超导材料。25日,美国贝尔实验室得到了转变温度为40K的超导材料。26日,中国科学院宣布发现了转变温度为48.6K的超导材料,并看到70K的超导迹象,这一成果打破了过去认为超导材料转变温度最高不超过40K的理论。日、美、中科学家的实验,证实了柏诺兹和缪勒的发现,引起各国科学家极大反响。
第三步,从今年初开始,超导转变温度日新月异不断刷新,形成百舸争流的竞争高潮。2月15日,美国宣布,美籍华裔科学家朱经武和吴茂昆获得了转变温度为98K的液氮温区的超导材料。24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宣布在液氮温区获得转变温度为100K以上的超导材料,并首次公布了新超导材料的成分。3月9日,日本北海道大学工学部宣布,他们获得转变温度为175K的超导材料。接着,欧洲一些国家也赶上来了。实现超导的温度才稳稳地进入液氮温区,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诺贝尔奖的公告中说:“在1987年的头几个月中,美国、中国、日本和欧洲实现了90K以上的转变温度”。
世界科学界把在液氮温区实现超导,看作是一场飞跃和革命。过去70多年中,人类所知道的超导材料只有在超低温中才能转变为超导态。人们不得不用液氦作致冷剂,制造这种小气候。氦气原料稀少,液化技术复杂,成本昂贵,限制了超导的研究。氮气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液氮制备容易,成本只相当于啤酒的价格。液氮作致冷剂可以大大加快超导体的研究和应用。
所以,有人把超导研究的进程形象地比作长江,以超导转变温度分区,液氦温区属于上游山区,液氮温区属于中下游平原。分界线在77.3K(零下195.85摄氏度),这是氮气的液化温度。几十年来,科学实验室里千万次试验中大部分是向高转变温度进军。过去花了75年的时间才把转变温度提高19K,离开77K大关还差50多K,而这次以氧化物作突破口,不仅超过77K,而且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可以说是闯过了三峡天险。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日本、美国、苏联等许多国家还报告说,发现了室温超导现象。室温超导意味着,在普通的室内温度就可实现超导了。但是,目前看来,这种现象还不稳定,甚至不能肯定。
今年4月份之后,竞争转入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研究重心转向基础理论的探索和应用技术的开发。
实验突入液氮温区,给超导理论带来一系列问题。原有的理论已经不够用了。今年各国科学家进行了新的探索,陆续提出了多种新理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围绕超导材料的应用研究,竞争更加激烈。超导材料的应用,必须具备三个指标:一是临界温度,即最高转变温度是多少;二是临界磁场,即抗磁的最高点是多少;三是临界电流,即在一定截面的导线上能通过多大电流。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电流量偏低,其次是新超导材料性脆,加工困难,但有些国家已在研究室里初步制出了若干薄膜和线材。
现在,许多科学家提出了预测。据乐观的估计,5年内,电子、通讯、航天、医疗等领域将出现许多应用超导技术的产品。10年内将出现廉价的超导输电线、超导储电装置、高效率的超导磁流体发电机和超导电动机、超导磁悬浮列车等。由于液氮温区超导实用化,受控热核聚变可能到本世纪末就可实现。
超导应用的前景是广阔和诱人的。据专家估计,超导电力输送可使电费开支节省15%以上。未来一条超导线路可以同时通1500万路电话。超导磁悬浮列车制成,时速为500公里,按京广线计算(2324公里),从北京到广州只要4小时39分钟。使用超导技术的电动汽车将代替现在的燃料汽车。使用超导电路有可能使计算机效率比现在快10至1000倍。未来宇宙飞船可用电磁推进。超导磁体用于粒子加速器可使它的巨额耗电量大大降低。无怪有人说,超导的应用将导致一场技术革命。但是,在迈入超导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有大量艰巨的工作要做。为此,日本、美国、中国、联邦德国、英国、苏联、瑞士、印度等国竞相部署力量。特别是预测到未来极其广阔的超导市场,日本和美国之间的竞争最为激烈。中国在竞争中已经取得了值得自豪的、世界第一流的成绩。现在,中国科学家正在为作出新的贡献而奋斗。
如果说,现在超导研究已是“势如长江出三峡”,那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前景已经遥遥在望了。
(注)K代表开氏温标。开氏温标是以绝对零度(零下273.15摄氏度)为起点计算温度。如零摄氏度等于273.15K,100摄氏度等于373.15K。(附图片)
图为磁体在用超导材料制成的圆盘上漂浮。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