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贫困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2-25
第8版(副刊)
专栏:实习小记

贫困的启示
汪四文
在河南某县农村进行了为期四天的社会调查,纯朴的山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他们的生活状况更深地引起我们的思索。在一个乡,刚经过洪水洗劫的学校和乡政府所在地残破不堪,一个学校三个年级的学生分别在三个不同地方上学。一些农民家里的情况更是惊人,一家人竟没有一条完整的棉被,不少人吃的还是玉米面糊。这便是现实。贫困的内地山区与繁华的沿海开放地区在经济和人的素质等方面的强烈反差触动着我们。
我们呆在学校这个小圈子里,对社会现实的了解太少,仅从一些新闻等渠道得到印象,认为现在农民生活好过了,误以为大部分是万元户,甚至十万元、百万元户,窘迫的生活状况早已不复存在,农民现在已是社会中最富裕的人了。是的,从总体说,现在的农民比起前几年是富裕多了。但是,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仅让群众能吃饱饭就够了,而要使广大群众真正生活富裕起来,能够有更高的物质和精神的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不容置疑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所听到的,也自然是好的一面多,所谓“形势一片大好,问题很少很小”。但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看到,确实形势一片大好,可是问题仍然不少。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感受到肩上的责任重大,更为深刻地认识到什么是自我,自我的价值何在,自我在社会上的作用。当大学生们在高谈自我价值实现时,应当想想自己为社会尽了多少义务和责任?是的,山区的条件很艰苦,但是山区的自然资源却极为丰富,由于缺乏知识和科技人员,使得大量矿藏宝物无法开采出来,群众守着宝物不识宝,看着黄金随沙跑。象这样的资源极为丰富而生产极为落后的地区,不正是我们大学生施展才能的地方吗?
只有投身于社会中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体会人生的真谛。这点认识,恐怕是这次社会调查的最大收获。(注:这是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85级部分同学的社会调查小记,由汪四文执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