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戏在人演——昆剧《投渊》赏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2-26
第8版(副刊)
专栏:剧谭

戏在人演
——昆剧《投渊》赏析
孟依兰
人们欣赏戏曲一般用“看戏”或“听戏”这两个惯用语。戏曲节目有所谓做工戏、唱工戏,即清楚地说明了这个道理:看——做,听——唱。昆剧虽以载歌载舞典雅清丽见长,表演时通常讲究连唱带做,但由于它的历史久,底子厚,行当全,积累的折子戏花色繁多,于是也有不少戏是别具机杼的。《投渊》就是其一。
《投渊》出于传奇《双珠记》。原剧并非名作。这出戏的剧情极简单:郭氏(正旦应工)之夫蒙冤在狱,她决心为夫殉节,到真武庙鸣冤后奋身投渊。王灵官搭救郭氏是戏的最后一段,也是戏“眼”所在。这里有两点处理具有特色。一是郭氏投渊后被王灵官从空搭救,到她昏昏然落地时,已身在千里之外的京畿。二是当郭氏从昏昏然中苏醒,竟唱了一支柔肠百折、凄厉绵密的〔石榴泣〕作结。这与一般要求戏的结尾节奏需紧、需快大异其趣。有人说这两点特色,前者有神鬼迷信之嫌,后者难免将戏唱瘟,其意仍是不该以慢曲子收尾。
我细细观赏了《投渊》,慢慢地不由自主地感到了这出戏的魔力。然后,又强烈地体味到戏曲艺术的奥妙。试说其一,王灵官搭救郭氏引她到千里之外,有一组类似双人舞般的腾云驾雾的表演。这时,我仿佛也随着王灵官那根二尺来长的鞭子进入了这一境界,享受到戏中应有的腾云驾雾的乐趣。至于神鬼迷信这一端,早就忘之于九霄云外。
试说其二:慢曲子〔石榴泣〕是郭氏此时此景的内心表白。她经历了这次异乎寻常的遭遇,心境极其复杂,是清醒中带着浑沌,正需要有一支回肠荡气的独唱曲方能表达这种特有的心情。也只有这样,《投渊》的戏才得到本身的补偿,在补偿中显出了完整。
戏在人演。说了一通戏理,如果没有称职的表演者,任何戏也不能发出光彩。江苏省昆剧院重新排演这出戏,由胡锦芳饰演郭氏,赵坚饰演王灵官。“先看一步走,再听一张口。”且看两者在腾云驾雾中的演技:先是柔若轻丝飘忽(移步),继是微微颠簸浮动(颠步),再是摇晃起伏生姿(碎步);待王灵官上了高台,郭氏即使出跑圆场的解数,由大到小,从缓至急,风掣云滚,袖翻腰折。没有扎实的腰腿功,焉能臻此佳境!接着是〔石榴泣〕。胡锦芳相当准确地掌握了上述郭氏应有的心情,纯熟地运用昆曲传统的唱法,洁、润、圆、坚、宏、细、溜、健,兼包并蓄,令舞台上下都陶醉在回肠荡气的声情中。“一声唱到融神处,毛骨萧然六月寒”,唱〔石榴泣〕要追攀这一标尺,胡锦芳庶几近之。
常听人说戏曲天地十分广阔,我却觉得每出戏的天地都很狭小,即它不许你有更多回旋的余地。在狭小天地里能施展异常的才能,发出耀眼的光辉,那就是真本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