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6阅读
  • 0回复

等到何时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2-27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随笔

等到何时休
任毓骏
“等着我吧,我要回来的,
但你要耐心地等着。
等待着吧,当凄凉的秋雨
勾起你心头忧愁的时候,
等待着吧,当雪花飘舞的时候。
……”
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期间,曾出现过无数壮丽的诗篇。但有多少诗篇,能象苏联“士兵诗人”西蒙诺夫所写的这首《等着我吧》那样动人心弦呢?当它一发表,就有17位苏联作曲家竞相为其谱曲。一时间,战壕里,兵车中,舞台上,壁炉前,人们不是朗诵这首诗,就是咏唱这支歌。
“等待着吧!”但是没等太长久——不到4年,红军战士的亲人们就盼来了卫国战争的胜利,无数的家庭等到了团聚。
也许,苏维埃人以为,如果再没有外国入侵,他们将永远不用“望穿秋水”,盼等战场上的亲人归来了。但是,他们错了。物换星移,30多年后,谁知卫国战争参加者的子弟,竟被派出国门,去充当远征阿富汗的入侵者,而这场战争一打就是8年,比卫国战争还长一倍哩!
从入侵阿富汗那个冬天算起,第9个“雪花飘舞的时候”到来了。圣诞节一过,新年就要来临。佳节思亲,人之常情。驻扎在阿富汗的十多万名苏军士兵中,多少人,又会吟诵起西蒙诺夫的诗篇:《等着我吧》,寄托自己的思亲衷情。虽然,他们绝对没有当年卫国战争中红军战士那种慷慨昂扬的豪情。但他们怎能不想:还要让亲人等待多久呢?!即使不死,一旦伤残,等待他们的又将是什么呢?!
整整8年了,这场以强凌弱的“小战争”,拖延的时间却超乎人们的意料,而且打下去,什么时候才能看到“黑洞”前头的亮光啊!入侵阿富汗8年,已有两万多个苏联青年伤残,一万多人成了这场战争的冤鬼。在这“和平”的年代,多少“瓦汗(注)路边骨”,已成“春闺梦里人”!
受过伟大十月革命洗礼的苏维埃人,对正义的卫国战争和不义的侵阿战争,有着泾渭分明的强烈爱憎。请听一位卫国战争参加者的声音吧:“把在阿富汗服役的士兵同伟大卫国战争的参加者同等对待,是根本错误!卫国战争的战士在1418个日日夜夜同法西斯搏斗,消灭了法西斯,这怎能和阿富汗(的战争)相提并论呢!”
“我儿子坟头的石碑只能写他的生卒年月。人家还以为他是醉后斗殴致死哩!”一位父亲对在阿富汗战死的儿子的墓碑不能刻上死因而忿忿然。
那么,从阿富汗活着回国的退伍兵的境况又怎样呢?
他们“遇到的是冷淡和漠不关心,内心产生不出受到国家关心的感激之情……”一名因伤致残的退伍兵沉痛地写道:“并非所有的女人都需要残疾人”;“除了自己受尽痛苦折磨的老母亲外,谁也不需要你!”
更多的苏联人在问:“这场战争何时了?”“还让我们等多久?”是呀,人们盼望亲人快快从阿富汗回来。一位工人写道:“要是领导人的孩子也被派去阿富汗的话,阿富汗战争早就结束了!”
“等待着吧!”同卫国战争时期相反,人们对阿富汗战争已经丧失了“耐心”。11月25日的《真理报》披露,编辑部接到一千多封来信,而信件仍源源不断地飞来。这些信中有不少抱怨,这些抱怨来自死者的家庭,来自在阿富汗服役期满的妇女。许多读者以痛苦和惊慌的心情提问:“阿富汗战争何时能结束?!”
当愤慨与憎恶年复一年地郁积,当诅咒和怨言象震前先兆那样渐露端倪,谁能断言有朝一日沉默不会变为爆发呢?!
注:瓦汗,是阿富汗游击队与侵阿苏军反复较量的战场,苏军在此伤亡惨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