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杨度与李大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2-27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杨度与李大钊
杨度,字晰子(1874—1931),湖南湘潭人,他主张君主立宪。辛亥革命后发起“筹安会”,为袁世凯称帝奔走鼓吹。然而,杨度又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似乎颇为令人费解。原来,杨度是勇于补过的知识分子。
杨度之所以能弃旧图新,成为中共早期党员,李大钊对他的影响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杨度读过李大钊发表在《新青年》上的许多文章,兼之李大钊又是反袁倒袁的主将之一,所以杨度对李大钊的道德文章产生了敬慕之情。
1922年8、9月间,在上海莫利哀路的孙中山寓所,杨度第一次见到了李大钊。
李大钊专程去上海会见孙中山,商讨“振兴国民党进而振兴中国”等问题。杨度冷静地审视全国的军阀混战,头脑清醒了许多。他拒绝直系军阀头目曹锟邀他去保定作官,毅然再去上海会晤处在艰难中的孙中山。
1922年秋,杨度在宣武门的胡鄂公家中再次见到了李大钊。李大钊对杨度说:“海上的雾越浓,越需要灯塔指引。你望见那光,就不会迷航了。”杨度终于说了“我决定跟你走”,并接受了李大钊交给的任务:利用杨度与段祺瑞政府上层人物中的关系,多了解些政情内幕,以帮助北方党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1927年,李大钊被捕。为了营救李大钊,杨度借重时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及教育总长的章士钊并竭力周旋;同时,将自己的一笔私蓄交给了地下党作活动经费,并卖掉了住宅“悦庐”,将所得之款悉数交给了地下党,这便是杨度“毁家纾难”的美谈的来源。
杨度在营救活动中得知北方铁路工人计划劫狱,表示同意。但李大钊坚决反对:“我个人为革命为党牺牲是光荣而又应当,但已是党的损失。我不能再要同志们冒险,应当保存力量不使革命再受损失。”这句句千钧的语言牵引着杨度的思想境界向新的高度发展。
杨度读着从狱中传出来的李大钊在生命最后时刻写的一段话:“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敢计。”革命先烈的鲜血再一次唤醒了他的灵魂。
(摘自12月10日《爱国报》 刘如松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