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阅读
  • 0回复

古镇风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2-28
第8版(副刊)
专栏:

古镇风情
林万春
古镇的风情是夕阳导演出来的,傍晚的瞬间,城边蛙噪四起,抑扬顿挫,合奏成饶有风味的小夜曲,人戏谑为“镇歌”。古镇的风情是系在粪担尖上,在晨曦中一颤一颤闪动,吱吱呀呀唱出来的。笔直的“和平街”上,农民哥甩膀子走得不亢不卑,扁担钩上的瓜菜伴着扭秧歌似的步履也晃出绿汪汪的惬意,从几何图形屏立的新建筑群间悠悠踅入旧巷后,仍有余韵。
我知道:武夷山南麓的这个“弹丸小邑”固属僻壤,却拥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的美称,连“泰宁”这个县名也是哲宗皇帝钦赐的,以为民风淳朴、人文荟萃,可同享孔子家乡阙里府号的殊荣。朱熹失意时到这里隐居,李纲被贬时流连此地山水,斯地成了闽西北的“桃花源”。至今城小而美,安谧但不冷寂,明、清住宅过半数,一边是古雅的小巷旧宅,一边是现代高层建筑,不无谐趣。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镇上有沸沸扬扬的墟集,我们上墟场采风。白烟缕缕,小锅翻炸黄酥酥的油饼,清香弥漫。上等的花菇诱人顾盼,还有在铳管上晃来晃去的雉鸡、野兔,吆喝声、讨价声此起彼伏,喊出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我们终于发现“新大陆”,一裹脚老妇端坐小摊后,摊前木架上挂着无数古装布俑,造型简单却古朴有味。开价二角五,只有半瓶汽水的花费。老太太手抚布俑,象抚着熟睡的孙子,说:“端午节戴上这个,可以避邪的……”我们夸她手巧。“我婆婆缝的,鼻眼呀,胡须呀,也是老人家画的,她的手闲不住。”天啊,老太太两鬓霜白、年逾花甲,看去衣饰整洁,象是享清福的辈分,竟然还有个更大岁数的婆婆?我们惊诧地对视,啧啧赞叹。
金溪沿城南蹑手蹑脚流过,翠柳摇曳,有双曲拱桥衔接两岸闹市,桥下铺层层而下的弧形石阶供濯衣。溪滨公园耸“金湖第一景”的花亭,石榴笑咧咧盛开,还有扁柏、杜鹃、栀子花掩着回廊。午后,必有闲暇老人聚此,象具有一种默契,三五成伙端坐着,静静看溪水西去,听漂衣女子的笑语喧哗……与此相反,拂晓城北的北溪却英气勃勃,一批莘莘学子沿岸的晨读声,压过了婉转的鸟语。双溪南北鼎立,“老人角”留恋着童真,“少年角”却向往摆脱童稚。这就是生活。他们生活在橄榄色里,绿树遮掩的新楼常常使人联想到金湖里浓绿的树、苔染的石、滴翠的竹,小镇仿佛用一截截清流镶成,把我们从都市带来的烦躁涤荡得干干净净。
金溪因溪有金而名,夏秋季节,淘金的景况沿溪可见。他们袒露着古铜色的肌肤,在淹过大腿的水流平缓处筛取金砂,先将小小“金溜船”沉入水底,扒进砂砾石,起身旋、摇、晃、荡,舞之蹈之,最后“金溜船”只剩下星星点点的金砂,在朗日下发出炫目的光。过去来淘金的,多属江西瑞金老俵,如今轮到本地人。是的,泰宁致富有门,数万太湖银鱼引入浩瀚的湖区,源源不断的青花瓷远征北国江南,还有蛇园……古镇焕发出了新光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