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陕西省关中地区 今年打井五万多眼 保证三十六万亩棉田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12-20
第2版()
专栏:

陕西省关中地区
今年打井五万多眼
保证三十六万亩棉田丰收
陕西省关中地区(包括渭南、咸阳、宝鸡、榆林、商雒、南郑等六个专区),今年开展了群众性的打井运动,共打修新旧水井五万一千六百九十八眼,使三十六万一千八百八十六亩棉田免除了旱灾,保证了棉花的丰收(每亩棉田最低可增产皮棉十五市斤)。
这个打井运动是在今年七月开始的。当时天旱不雨,陕西省人民政府为保证棉田丰产,今年六月就在关中地区各级领导机关成立了“棉田丰产防旱委员会”,以中央人民政府所拨的三百亿元贷款贷放给农民,并有计划地领导农民开展打井运动,到八月底就胜利地完成了打井任务。关中区一向苦旱,人民政府领导打井,是完全符合当地农民要求的。长安县农民除完成分配给的三千眼井的任务外,还自动打了三千零五十五眼井,使全县大部棉田没有受干旱的影响;高陵县经过打井运动后,全县打修新旧水井就有一万多眼,使全县十五万二千多亩棉田,绝大部分可以用水灌溉。以前所谓“旱麦张,乾牛王(都是村名),不见雨的兴隆庄”,也都变成了水利区。
这次打井运动有这样大的成绩的原因,除各级人民政府重视打井领导工作外,主要的是充分发挥了农民群众的智慧,创造了各种打井办法。像运动开始时,各地曾发生了砌井用砖的困难,但各级干部和农民积极想出各种办法,克服了这些困难。三原县马尾高村农民李克亮创造了用柳木筒箍井的办法,不仅解决了缺砖的困难,还克服了地下流沙层的困难。另外还创造了用木板或在井底栽木桩的办法箍井,省工省钱,解决了目前农民打井资金少的困难。此外,按照不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打井办法。遇到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就以恢复和发挥旧水井的灌溉效率为主;在土质较好的地区,就采取先浇地后箍井的办法,以便及时浇灌棉田免除旱灾。除打井外,同时还进行了挖塘、刨泉、箍水窖等办法,以解决天旱农民迫切需水的困难。 (吴静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