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机构“传奇”——政府机构改革采访札记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1-04
第1版(要闻)
专栏:

  机构“传奇”
  ——政府机构改革采访札记之一
  王兆军
一个月前,分别寄自湖南和山东的两纸来函,就《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提出质疑。原来,早些时候,人民日报《每周论坛》发表了一篇文章,说到某市为申报一个基建项目盖了745个公章,而这个市另一家工厂为办成一件事65天内赴京45次。文章的主旨在批评我们的机构重叠、手续繁琐,效率低下。不料,来信质问:“这745个公章如何盖法?哪来那么多单位?”来信认为:“这两个数字都是不可能出现的”,“读后令人难以相信”。
然而,令人难以相信的事情在实际生活中却并不罕见。《中国青年报》载湖南武冈县计划修建一座水电厂,从县委、县政府打第一个报告起,前后共盖公章1460个,有关公文和设计图纸重达170公斤,历时两年半才定下方案。
善良、天真的人们不知道,机构重复、重叠的怪现状已经类似于“天方夜谭”。职责不清,政出多门,人浮于事,互相扯皮,官僚主义,效率低下,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化。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说:“这无论在我们的内部事务中,或是在国际交往中,都已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
我们的机构状况之成为“传奇”,问题的症结恐怕首先在于党政不分。各级党委都设立了与政府职能相对应的机构。日常政务、行政一套班子,党委一拨人马,互相牵制扯皮,谁也拍不了板,降低了工作效率,既打乱了政府工作的秩序,也窒息了行政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政府机构本身臃肿程度也很可观。我国政府部、委林立。这么多部门,还是有很多事情没有人管,于是要设立许多临时性机构。办公室、领导小组名目繁多:以煤代油办,古籍整理办,海上安全办,贫困地区办,制止向企业摊派办,濒危物种进出口办,抗旱办,防汛办,鸟类环志办……举不胜举,层出不穷。盖了庙就要招僧,有的县仅仅一个“五四三”办就有二三十人。僧多无事,就找事打发时光,公文旅行,流水盖章便成了庄严的游戏。更有甚者,你放权,他收权,设关增卡,过手留油,搞得基层和企业苦不堪言。
有关部门提供的湖南某市的材料不算极端。这个地级市定编40个局级单位,1294人,实际上已膨胀到66个局,2425人。机构超编65%,人员超编近90%!其中,科局两级干部就有1413人,约占全体人员的2/3,形成官多兵少的局面。在如此严重超编的情况下,一些部门还以种种名义从所属企事业单位借调200多人“帮助工作”。因此行政经费越来越紧张,每年要从当地企业加收200多万元的管理费来维持开支。
政府机构臃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政企不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这样的机构状况已经变成了对政企分开的阻碍。而且,随着政企分开的实行,许多事情不需要政府直接管了,这种臃肿也就更加显示出来了。商业部原先管全国生漆生产的一位中年干部,熟知这方面产供销情况,可谓稀有专业人才。现在国家不再垄断生漆生产了,这个人就成为无经可念无事可做的闲僧。闲人并非就是冗员,而是现行体制已经不适应变革了的经济状态。
造成机构臃肿的另一个因素是我国的机构编制无法可依。行政立法长期不健全,缺少预算约束机制,使机构膨胀得不到应有的外在制约。行政学家已经在强烈呼吁解决这个问题了。
上述种种情况,让我们脑海中浮起这样的形象:一个过分肥胖的人,反应迟钝,缺少活力,心脏承受着重压,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受阻,这导致部分血管坏死,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相伴而生,并最终威胁着整个肌体的健康。所以邓小平同志告诫全党:“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篇“传奇”的结局绝不应该是那样的悲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