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9阅读
  • 0回复

在困境中寻找出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1-04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在困境中寻找出路
  本报记者 杨汝生 新华社记者 王尚志
利比里亚是西非沿岸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它不仅有储量丰富的铁矿,莽莽苍苍的热带森林,漫长曲折的海岸线,而且具备发展农业的极好条件。利比里亚属热带雨林气候,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地势平缓,河流密布,生态状况很好,是个落叶生根的膏腴之地。利比里亚在历史上就是有名的“谷物海岸”,曾与“黄金海岸”、“象牙海岸”齐名。
可是近年来,利比里亚的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出口不振,资金外流,外债膨胀,物价昂贵,国民生产总值出现负增长,经济陷入困境之中。由于70年代大力发展采矿业,许多人或弃农从矿,或离乡进城,农村大片土地荒芜,以至一个200多万人口的国家自己不能养活自己,每年需要花去6000多万美元从外国购买粮食或食品,连蔬菜和鱼类也要从欧洲或其他国家进口。
对于这种状况,利比里亚总统多伊认为,在国家的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解决困难的唯一出路只能是发展农业,实现粮食自给”。他强调,“一个自己不能养活自己的国家,就谈不上政治上的独立”。他号召人民行动起来,积极从事农业生产,并于1986年初发起了“绿色革命”运动。
“绿色革命”的主要目标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尽快实现大米自给,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出口创汇能力,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改善农村人口的生活条件。具体步骤是到1990年为止,国家投资5500万美元在13个州兴建13个“中心农场”,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以改变生产效率低和商品率低的局面;大力培养农业专门人才和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国家农产品销售公司改进收购办法,直接从农民那里收购,以减少中间商的盘剥等。从上述做法不难看出,利比里亚的“绿色革命”并非只是为了增加一些粮食生产的权宜之计,而是对国民经济进行结构性调整的一个重大步骤。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利政府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宣传教育工作,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投入“绿色革命”。当地的广播、电视、报纸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在今年的世界粮食日这一天,农业部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并举办了全国农产品展览会。政府还设立了“绿色革命”奖,以表彰那些对发展农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们。政府还决定给所有农学院的学生颁发奖学金,鼓励他们毕业后到农业部门服务。教育部还规定,自1988年起在小学增设农业课,使学生从小就认识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将来务农的兴趣。
多伊总统身体力行,带头兴办私人农场。他要求部长们都要在乡下兴办自己的农场,利比里亚政府已经增加了对农业的投资,1986—1987财政年度用于发展农业项目的预算占整个发展预算的47%。政府还鼓励私人对农业投资,并允许非黑人在利比里亚购买土地,开办农场,并规定在经营的头3年免交任何赋税。上述措施都将有助于农业的复兴。
利比里亚农业部长托威对记者说,“绿色革命”刚刚搞了两年,还仅仅是个开始,第一年是宣传鼓动,第二年开始实施,“最重要的成果是人们普遍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从上到下对务农更加热心了,已经有许多人返回乡下”。
此地经济分析家认为,“绿色革命”是符合利比里亚国情的,要实现国民经济的好转只能走这条路。当然要达到预期目标并非易事,但只要政府决心大,措施得力,长期坚持不懈,昔日的“谷物海岸”定会重新生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