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阅读
  • 0回复

“迪斯科”的演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1-05
第8版(副刊)
专栏:艺文谈片

  “迪斯科”的演变
  石丁
近日,有位陕西老乡,看了一部国产新片,发表了关于迪斯科的观感:“在穷山旮旯里带头跳迪斯科的,就是代表现代文明和进步吗?”
近几年,无论电影、电视剧、戏剧、小说乃至诗歌,以迪斯科“代表”或者“象征”什么的,屡见不鲜。迪斯科的“功能”真是发挥得淋漓尽至。那些个层出不穷的“山村迪斯科”、“窑洞迪斯科”、“战场迪斯科”、“沙漠迪斯科”、“海上迪斯科”、“男女老少迪斯科”……真真是花样翻新又翻新,直至走向反面——推新出陈。编导者用迪斯科为某种媒介,将所谓“现代色彩”注入其作品,与古老、陈旧、封建、保守或其它各种落后意识、落后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期达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大凡那角儿一旦跳起迪斯科——嘿,现代味儿就出来了!这似乎把迪斯科模式化了。
记得再往前数几年,迪斯科的“功能”又是一番景象。那时在作品中跳迪斯科的主儿,大抵是不三不四或不法之徒,凡跳者,结局几乎都没有好下场。
文艺作品中迪斯科“功能”的大演变,不免让人哑然失笑。进步当然是进步了,但表现手法之肤浅简直与那一阶段是同出一辙:要么代表坏的,要么象征好的。一旦落俗套必定使人生厌。我们的编导者在创作中是不是也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