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阅读
  • 0回复

重振中的几内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1-06
第6版(国际)
专栏:几内亚通讯

  重振中的几内亚
  本报记者 杨汝生 新华社记者 张振义
几内亚是西非地区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它的地下简直是个“百宝箱”。矿产资源有铝矾土、铁、钻石和黄金等,其中一些尚未开发。铝矾土已探明的储量为180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2/3,品位均在60%以上。它的铝矾土产量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东南部有大片茂密的森林,盛产各种名贵木材。辽阔广袤的富塔—贾隆高原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又是天然的大牧场。位于大西洋沿岸的下几内亚地区地势平缓,土质肥沃,雨量充沛,适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可是,在独立之后的20多年里,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并未得到很好的利用,国家经济发展十分缓慢,迄今几内亚还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
自1984年4月以孔戴为首的军政府上台后,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对内实行自由经济,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经济调整和改革。至今虽然只有两年的时间,国家经济生活已开始朝好的方向发展。
1985年12月,几内亚政府宣布实行货币和经济改革计划。它首先整顿金融体系,除保留一家中央银行外,将其余的几家国家银行统统关闭,对其帐目和债务进行清理。它还发行了新货币——几内亚法郎,币值大幅度下调。经过这番整顿,银行的业务恢复了正常。一位几内亚朋友说,过去不敢把钱存进银行,因为急用时常常取不出来,现在则可随用随取了。
在贸易方面,几内亚政府采取了取消国营商业机构、允许私人经商、放开商品价格、对进口的食品和日用品免税等措施,大大调动了私商的积极性,一些私人开办的商店纷纷出现。据不完全统计,资金较为雄厚的私商共有200多家,他们还成立了商会。在科纳克里和其他城市,店铺林立,摊贩盈街,市场上百货云集,丰富多样,人们不再为买不到某些生活必需品犯愁了。
改革的另一个重点是整顿国营企业。几内亚独立后将全部私人企业实行了国有化。目前这些企业普遍经营不善,不少早已倒闭。几政府将30余个国营企业关门整顿,其中一些已转为私营或国家同私人共营。记者参观了一家尚存的国营塑料制品厂,因资金不足,原料短缺,每周只能开工两天。与此相反,一些新建的私人中小企业却显示出颇多的活力,一个多月前新投产的几内亚无酒精饮料厂,管理井然,生产有序。它每小时可生产2万瓶可口可乐,日产8000箱,可以满足几内亚人的大部分需要。过去进口的可口可乐每瓶售价300几内亚法郎,这个厂产的产品每瓶只需100几内亚法郎,所以倍受消费者欢迎。
农业的变化同样喜人。360个县级国营农场已被解散,农民的实物税已经取消,政府鼓励私人开办种植园,允许农民自由出售产品,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加对农业的投资等。现在,农业的形势有了好转,全国耕种面积增加了1/3,大米的进口已经减少,一些省已经实现粮食自给。
孔戴总统常说,几内亚的经济好比一辆“年久失修的破车”,恢复起来也非一日之功。现在尚无必要的经济法规,交通、能源、电讯基础设施较差,资金严重不足,行政机构人浮于事,裁减工作遇到障碍,人员业务素质较差,办事效率不高等,这势必会给改革带来不利的影响。但尽管困难重重,孔戴总统仍反复强调要把经济改革坚持到底,因为不如此,几内亚将难以获得新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