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实用工艺美术与民间工艺美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1-06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雅俗谈

  实用工艺美术与民间工艺美术
  刘恪山
实用工艺美术,从其历史溯源来说,与民间美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种类之前,这类艺术品的设计、制造者大都是来自民间的工匠、艺人,他们从民族的生活、劳动及历史文化中提炼出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同时,也积累了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和法则直接去美化自己生活和劳动的手段。许多民间美术的造型、图案,在几千年的民族文化生活中世代延续,并被不断地丰富而凝练,成为一种审美文化符号,存留在人们的审美心理之中。即便是当代的工艺美术设计,在其表现的各种各样的审美意念中,除了与现代文化心理存在着某种契应关系,同时也应力图保持本民族延续已久的传统美感,以此来使人们从日常的衣食住行里满足对文化源流的认同与归属的愿望。从这层意义上说,民间工艺美术品,对专门从事实用工艺美术设计的人来说,不啻是一枚开启灵感的钥匙。
我国的民间工艺美术,不仅因民族文化传统的悠久而源远流长,而且因地域文化的丰富多采而各呈姿态。它们与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文学、音乐、舞蹈、戏曲、民俗、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国民间艺术体系。只要生活在文明社会里,人们的审美情感、审美心理就会在或深或浅、或隐或显的各个层次与这些民间艺术遗产相呼应,哪怕在激荡的时代,民族文化经历了“痛苦的蜕变”也好、“危机”也好,这种审美情感上的关系终究仍是“剪不断、理还乱”。
这些年,大量进口商品涌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其装潢设计所体现的外来文化也随同这些物品在使用价值上的优越性一同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了影响,对“洋货”的崇拜潜移默化为对“洋味儿”的迷信。前些年,一些人舍不得将护目镜上的假洋商标撕掉,曾为一时笑谈。如今,某些并非“出口转内销”的商品,在包装设计上的主导思想仍然是越洋越好,以至于见不到一个中国字;有些花布和服装,干脆以外国厂家的商标为图案,让人们穿在身上做洋人的义务广告员……凡此种种,都可视为外来文化的冲击使人们的文化——心理层面发生一时的外倾,实为暂时的必然,其中有复杂的社会和历史原因,非三言两语所能道清。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仅为实用美术界独有,我们也不必进而妄想,凭藉几样“富有民族审美情调”的实用美术品,就有扭转风气的回天之力。我们只应相信民族悠久的审美传统,或经批判、或经扬弃、或经重建,而终究不会泯灭。人们的“文化恋母情结”即使被压抑了、休眠了,但毕竟是民族文化心理机制中的永恒因素。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实用美术的设计开发,在利用民间美术遗产上还是大有可为的,至少可以引导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或恢复健全的审美心理。
由此我想到,在前不久的中国艺术节美术展览会,同时为四个以民间美术为主的展览组成,展出期间,观众如潮、赞美之声不绝的盛况,也许预示着某种转变契机的到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