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引用史料要核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1-07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引用史料要核实
  朱正
1987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载《击碎旧世界的惊雷》一文中说:“党中央决定召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瞿秋白代表党、张太雷代表团、达林代表青年共产国际,三人负责草拟团的纲领、章程,统筹大会的准备工作。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说瞿秋白参加了青年团的筹建工作。此说显系根据达林的《中国回忆录》。
达林这段回忆,却是不可信的。他说,他在上海会见了瞿秋白,1922年4月,他们三人一同从上海动身,途中到达汕头是4月19日,他们在这里准备好了会议的文件,还“高兴得唱起了国际歌”,4月25日到了广州。其实瞿秋白没有参加这一活动,当时他在苏联。
据《赤都心史》,瞿秋白于1921年7月在苏联发病,至12月转剧,12月15日进高山疗养院。因为要参加1922年1月下旬举行的远东劳苦人民大会的工作,他一度出院。终于病体难支,2月7日再入疗养院。病愈重新工作写的第一篇文章,是1922年4月19日写的《赤俄之第四年》。篇前小引说:“记者从去年11月末起,病益加重,入医院后,调养虽好,然而昏卧床榻也有两三月之久,因此通信中途停止至今未能动笔,算来已有四个月了。”(见《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卷1,第302页)。接着,5、6、7、8月都有他写的苏联通信,确凿无疑的证明了他当时不在国内。
多年以后写的回忆录,总难免和事实有点出入,很难无条件地信以为真的。如果予以征引,最好先核实一下,以免以讹传讹。一时无法判别其真伪的史料宁可不用,少说一点要比说错一点好。
朱正同志的意见“少说一点要比说错一点好”,是十分可取的。本回忆录版所用文章,多采历史旧事,各位作者若对所写的人、事不能确认无疑则不如不写,因为弄错了,于生者、死者,于今后写历史都不利。 ——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