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反文牍主义公文展览会介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12-22
第3版()
专栏:

反文牍主义公文展览会介绍
中央政法部门反文牍主义公文展览会在扩大展览范围、增加新的材料以后,本月十七日在中央司法部礼堂继续展出。由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人民监察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等机关选送材料,参加展览,展览品的数量比原来增加了一倍。日来观众很多,登记要求参观的机关、团体已有九十多个单位。有些省、市的机关、团体也来信要求把展览内容全部在报上介绍出来。
展览品的第一部分,也是主要部分,是文牍主义表现在各方面的突出例子。其中“公文旅行”是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如西南司法部请求中央解答新区富农、地主间的债务关系问题的一件公文,在中央司法部、政治法律委员会、内务部、法制委员会、政务院等几个部门间旅行了四个多月。其中经过了十四个大站(部),如果把内部的收发签批也包括在内,当在百站以上。这份公文的行期的三分之二的时间是消耗在“事关法规解释,请与……研究”、“事关政策解释,未便擅供意见”等程序上。展览会的设计图说明:这一问题,最好先请示西南军政委员会,如果解决不了,再报中央。只须由中央司法部和内务部商得一致意见报政法委员会核批后,即可办复。
“层层核签、手续繁琐”是严重的文牍主义现象。有的一件公文在机关内部曾经过二十八次批签手续,有的一件在机关内也经过了三十六道收发关口;一件收条式的公文,也要层层签核到部门首长。展览会以北京市人民政府的例子来说明:文牍主义是和机构重叠分不开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在精简编制以前,秘书厅组织层次从科收发、处收发、承办员、股长、科长、主任秘书以至首长有七级以上。塔形的公文旅行图,给人以深刻印象。一件公文进来,从收文到发出,最少要二十道手续,最多要到三十二道手续。但在北京市人民政府精简编制、减少层次以后,现在最多的只要十三道手续,最少经过三道手续就可发出了。公文积压拖延的现象也是可惊的。在展览图上绘制有许多厚厚的卷宗,封皮上用红字标明着“××机关×案积压×个月”的字样。令人注意的是:它所列举的机关,有中央政治法律委员会、内务部、公安部、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署以及法制委员会、中国人民救济总会等,几乎包括了整个中央政法部门。这说明了积压拖延现象的普遍性。同时从公文积压的时间来看,也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有些公文,竟然压了三个月甚至一年。
不必要的行文太多,也被展览会揭露出来了。如要资料、送报告、送纪录,甚至送一纸收据,也都办了正式公文。展览会指出:这类问题,完全可以不行文,利用电话、面商就可以迅速解决的,这既节省人力,又节省物力时间。
展览品的第二部分,用各种实例,突出地说明了文牍主义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危害性: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因为积压重庆分会一件公事,分会三番两次地拍电报来催,浪费了不少电报费,贸易部和铁道部因为所属下级机关干部同住一个宿舍发生问题,公文往返洋洋六、七千言,不知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和时间(其实,这件事用面商的办法就可以解决的)。最严重的是北京市中城区人民法院,因为“无呈文不受理案件”,逼使一个女工服毒。
展览品的最后一部分,按照中央政法各部门最近联合签订的“简化公文公约”,提出了不少具体克服文牍主义的办法,其中好多是采用鲜明的对比法来说明的。如司法部解答下级机关请示的一个问题,处理的前一半过程,用“文来文往”办法,三十九天还没有解决,后一半过程改用电话、面商,仅仅七天就办复下去。在“繁与简”的图表上,说明抄转一件不由本部门办的公文,有的原件抄存一份,另办文转去;有的仅只办文,原件附转;有的就原件批送,也可解决。另一幅图表说明:干部因病请假,有的办正式公文、盖大印;有的就用一个便函;有的挂个电话,登记一下,也同样解决了问题。
在克服文牍主义的办法中,给人印象很深的,是采取“集体办公处理重要公文”的办法。这里介绍了政治法律委员会的一个实例:司法部送审一件指示稿,政法委员会的委员在集体办公时研究以后,当天就把结论意见报政务院,这样,既能集思广益,处理事情又简便迅速。此外,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还介绍了“改革收文簿”的办法,也很值得所属单位较多、往来公文较多的机关注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