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吉林靠政策保证粮食稳定增产 四项指标连续五年居全国之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1-08
第2版(经济)
专栏:

  吉林靠政策保证粮食稳定增产
四项指标连续五年居全国之首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辛明华报道:吉林省农村粮食生产持续稳步发展。除去1985年遭严重水灾粮食减产以外,从1983至1987年,四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位:全省人均占有粮食每年都在650—700公斤;每年向国家交售商品粮在70亿—85亿公斤;从1984年开始,每年调出省外粮食25亿公斤以上;出口粮食,1985年占全国出口粮食总数的25%,到1986年占全国40%。近几年,吉林的粮食生产并非一帆风顺,但吉林省始终依靠好的政策措施稳定粮食生产。
1985和1986连续2年遭受严重水灾,一些农民生产积极性低落,对土地不敢多投入。省里及时制定一系列政策:提高合同定购内的玉米和大豆的价格,合同外的粮食实行保护价;出口玉米实行价外补贴;降低小化肥价格,适当减少粮食定购基数。增加粮食挂钩化肥数量,保证粮食生产贷款及时投放,重新鼓起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为使粮食稳定增产,吉林省不断增加农业投入。1984年至1986年,省财政投入农业的资金达33.7亿元,平均每年12亿元左右,约占省财政收入的40%。
在许多产粮大县,“国家拿钱农民种田”的状况开始扭转,不少农民自筹生产资金。1987年,公主岭、榆树、扶余三个县市农民自筹生产资金达1亿元左右,比前年增长1倍。曾经连续三年产粮居全国之首的公主岭市(原怀德县)过去家家靠贷款,现在有20%的农户不用国家贷款。据吉林省城乡抽样调查大队对20个主要产粮县的调查,这里的农民拥有的生产资金共7.84亿元,其中自有资金占72.21%。
吉林省十分重视农业科研,不断充实农业科研人员,增加科研经费,并采取了鼓励农业科研人员的政策,对重大科研成果实行重奖,因而使得农业科研始终走在生产前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