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中国文化学的产生、发展与现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1-10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中国文化学的产生、发展与现况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6期刊载周洪宇等四人写的《关于文化学研究的几个问题》,文中说:尽管中国文化研究的传统源远流长,但文化学这门学科在中国的出现,却是近代中国社会大变革的产物。
明清之际,中西文化已有了接触。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澎湃而来,与中国文化相激荡,相拒相引,蔚成巨观。中国的先进分子由此开始对中国现状从文化上进行反思,并着手从事中西文化比较。
从戊戌维新始,中经五四新文化运动,直到本世纪30年代止,形成了文化研究的第一次热潮。在这次热潮中,有些学者不满于某些论者对中西文化妄作评骘或是单从文化史研究中寻求未来的前途,而试图从文化基本原理中求得透解,遂有文化学兴建之举。
国内学者提出“文化学”一词的,似以李大钊为最早。他在1924年《史学要论》中列表指出,最广义的历史学有三大系统:普通历史学、特殊历史学和历史哲学;其中的特殊历史学又分理论与记述二部,理论之部指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法理学(道德学)、宗教学、文学、哲学、美学、教育学等的综合,当称作人文学或文化学。尽管他此处所说的“文化学”与严格意义上的文化学尚有出入,但其首议之功,殊不可莫。
两年之后,张申府也在《文明或文化》一文中使用了“文化学”一词。继之而起的黄文山、陈序经、阎焕文等,更是这门新学科的热心鼓吹者。梁漱溟、朱谦之、钱穆等也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对文化理论多有论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又一个文化研究热潮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其原因约有以下数端:当代中国社会大变革的需要;现代科学总体化发展的要求;学术探讨自由气氛的形成;世界性文化研究浪潮的冲击;知识分子主体意识的高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