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云南和平乡少数民族人民土产有了出路生活逐步改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12-24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云南和平乡少数民族人民土产有了出路生活逐步改善
编辑同志:云南省武定县和平乡的居民大多数属于傈僳族和泰族。解放前,他们除耕种土地外,还兼营织麻布的副业。那时他们用宽五寸、长二十丈的一百页麻布,换一升大米。他们要把布背到六十里以外的街上去卖,除了路上的最低吃用,回来时剩的米就很少了。因此在解放前,他们很少能够吃上大米。他们穿的衣服全都是麻布做的,大多数的人穿的衣、裤,还要打补钉。冬天很多人没有被子盖,有的全家五六口人只盖一条破被子。这种被子,常常要传留几代。他们生活的贫困是一般人难以设想的。解放后,国营贸易公司特别派了贸易小组到和平乡,指导他们进行麻布生产,并帮助他们推销。在价格上也改变了过去不合理的现象。现在他们拿和过去同样的一百页麻布,可以换到一斗八升大米,比解放前的价格要高出十七倍。这不只大大地刺激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而且也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据和平乡杂窝村的统计:今年全村的人,平均一年之中可以吃四个月的大米了。全乡现在能够穿上棉布衣服的人,有百分之七十,估计今年年底每人平均都可穿上一套棉布新衣。过去他们多少年来都没有买过牲畜,现在买了很多牛、马、骡和猪、羊,并且还增添了农具。杂窝村傈僳族的农民说:“父母生下了我们,从来也没有把我们的生活安排好,今天毛主席才给我们带来有吃有穿的生活,他的恩情比父母还深。”为了用实际行动感谢毛主席,他们一致表示要“积极生产,增加抗美援朝力量,保卫祖国,保卫自己胜利果实”。施明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