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新式犁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工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12-26
第2版()
专栏:

新式犁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工具
李自华马文华
一九五一年新式犁和旧式犁的比较试验,说明了新式犁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工具。根据九个省区用新犁旧犁耕地种植十一种作物的初步试验结果,证明在同样的栽培条件下,用新式犁耕作比用旧式犁耕作平均可增加产量百分之十六点八,并且可以提高耕作效率百分之三十六点八。如果在全国范围内全部改用新式犁,那么,仅人工畜工一项,就可以节省小米约七十亿斤。更值得注意的是新式犁对于增产的伟大作用。按这次对棉花、玉米、谷子、小麦、高粱五种作物试验的结果和这五种作物在全国各地的栽培面积计算,用新式犁耕作,这五种作物每年增产的总值,可折合小米一百六十亿斤。
新式犁在最近一年多的使用过程中,已引起广大群众的热烈爱好。各地区通过各种具体事例和实地试验,证明用新式犁耕作,效能高,碎土好,盖草严,病虫害少,作物生长良好,对提高产量有显著效能。一九四九年黑龙江省克山农场小麦试验结果,用新式犁(苏联式)耕作,较旧式犁增产百分之二十二点三;一九五零年陕西省武功县穆家寨棉花试验,用新式犁增产百分之十七点五;泾惠农场的玉米试验,用新式犁增产百分之七点六六;一九五零年华北农业机械总厂试验农场的玉米,新犁区增产量达到百分之四十二点五。这些实际试验数字,表现了新式犁的效用,增加了农民使用新式犁的信心。为了更广泛地比较新式犁和旧式犁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并测验新式犁在农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中央农业部今年春季曾指示各大行政区及各省,转令各地农事试验场、农具站,进行审慎周密的比较试验。到本年十一月底为止,各地的试验已大部结束。这里就已收到的材料整理发表如下:
新旧犁在同样条件下进行比较
这次试验是在同样的条件下,用新式犁和旧式犁进行比较。试验所用的新式犁,绝大部分是用华北农业机械总厂制造的七吋犁,也有少数是这个厂制造的五吋犁、一六六号犁和西北农具厂制造的六吋犁。旧式犁都是用的当地的旧犁,在甘肃、宁夏是用的“二牛抬杠犁”。各地试验时,新式犁和旧式犁都是用同样强壮的牲口,在普通的习惯深度和拉力下进行比较。其他各种条件基本上也都是相同的。试验的土地是选择环境相同土质一样的邻近地块,或将一大块地分成两个耕作区;耕地以后,耙、镇压、播种、施肥、中耕、灌溉等情况都相同。
新旧犁耕地效率的比较
这次试验,因为缺乏拉力仪、马表及其他工具和仪器,各地试验农户对这一类的科学技术也还不会掌握,所以对于新式犁的效率,大都没有作精密的测量。如牲口行进的速度,土壤单位断面的拉力,都没有作仔细的比较。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相信,就是群众对耕地面积的测算是很确实的。根据各地的纪录,用一个人工两头牲口(驴、牛、马、骡都有),新式犁平均每天可耕六点七六亩,旧式犁平均每天只能耕四点九四亩。新式犁可提高效率百分之三十六点八。又根据在北京、邯郸、大名等地的拉力试验,新式犁耕同样深度,同样宽度,拉力比旧式犁平均减轻百分之三十八点七。
作物生长情况的比较
这次试验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现在所总结的材料,包括九个省区,十一种作物,共计四十组试验的结果。这些试验,通过特约试验农户,和当地群众取得联系,用实际事例教育了群众,提高了群众对新式犁的信任。有些地区还组织群众进行了讨论和评议。山东留衣庄特约农户孙焕昌的试验地,新犁区的谷子长得高,颜色又深,穗又大,很多群众都很奇怪,问孙焕昌说:“怎么在一块地里,一边喂了,一边没喂?”经过孙焕昌的解释,他们真正认识了新式犁的好处。山西省安邑县东留村的棉花试验,开始时因为天气干旱,棉苗出土不齐,新旧犁区的苗株,并没有多大区别。这时有些人就说:“新犁不顶事,干部尽卖嘴。”到了七月间,新犁区的棉株有五十公分高(一百公分等于一公尺,一公尺合三市尺),平均每株有二十个棉桃,叶色黑绿;可是旧犁区的棉株,这时只有四十三公分高,平均每株只有十七个棉桃,棉叶发黄,萎靡不振。参观的群众都一致地说:“到底比咱那犁
(指旧犁)强得多哩!”这次各地的试验,大都作过多次的田间观察,并且就幼苗的强弱、植株的高矮以及穗的大小,作了测量和比较。从作物的生长情况来看,新式犁耕作的地区,幼苗整齐,生长旺盛,株高,穗大;旧式犁耕作的地区,苗株生长高低不齐,叶色黄萎,病虫害也比较严重。河南许昌庞庄村的烟草试验,根据八月十三日的田间观察记载:新犁区苗株整齐,杂草少,叶大株高,最高的一株有一百四十四点七公分,最长的烟叶八十一点二公分;旧犁区苗株高低不一,杂草较多,最高株一百二十九点五公分,最长的叶七十一点一公分。山东省泰安县的谷子试验,在八月二十日田间观察时,新犁区秆高一百五十四公分,穗长十七点六公分,旧犁区秆高一百四十一公分,穗长十七点四公分。陕西省泾阳县斜里赵村的小麦试验,新犁区平均株高八十八点七公分,穗长五点八公分,穗节九对,每穗粒数三十六粒,每百粒重量八点三四公分(五百公分等于一市斤),有效分蘖五点三条,须根数十八点五根,长短整齐;旧犁区平均株高仅六十二点三公分,穗长四点三公分,穗节七点七对,每穗粒数二十四点五粒,每百粒重量六点一五公分,有效分蘖二点三条,须根数十四点三根,而且须根长短不齐。
产量的比较
产量数字的记录,绝大部分是从实际收获秤量得来。如山西安邑的棉花试验,摘花量每天都有记载。河南许昌的烟叶试验,每次收获,都曾分别记录秆数,秤出重量。这次棉花试验,共有四组,试验地区包括山西、河南、北京三地;新式犁耕作的地每亩平均产籽棉二百三十四斤,旧犁耕作的地每亩平均产籽棉二百一十点五斤,新式犁增产百分之十一点一。玉米试验,共计六组,试验地区包括平原、陕西、山西和北京;新式犁耕作的地每亩平均产量五百零五点五斤,旧式犁耕作的地每亩平均产量四百六十三点一斤,新式犁增产百分之九点一。谷子试验共计十三组,试验地区,包括河南、山东、山西、平原、北京等地;新式犁耕作的地每亩平均产量二百九十二斤,旧式犁耕作的地每亩平均产量二百五十四点五斤,新式犁增产百分之十四点七。高粱试验共计五组,试验地区包括山西、陕西、河南等地;新式犁耕作的地每亩平均产量三百三十三点六斤,旧式犁耕作的地每亩平均产量二百七十五点四斤,新式犁增产百分之二十一点一。小麦试验共计五组,试验地区包括山西和陕西;新式犁耕作的地每亩平均产量一百九十八点五斤,旧式犁耕作的地每亩平均产量一百五十七点二斤,新式犁增产百分之二十六点三。
以上棉花、玉米、高粱、谷子、小麦等五种作物用新式犁耕作的平均增产量是百分之十六点四。
此外,大豆、莜麦、稻、烟草,扁豆、糜子等六种作物,在陕西、察哈尔、宁夏、河南、甘肃等地的试验结果,新式犁平均可增加产量百分之六点三二。
从总的情况来看,在这次四十组试验中,使用新式犁增产的占三十六个,减产的占四个。按试验的组数为单位来平均计算,新式犁总平均增产量是百分之十六点八。
为什么用新式犁耕作能够增产
第一,新式犁耕地可以增进土壤的肥力。使土壤经常保持肥沃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使土壤形成和保持团粒结构。所谓土壤团粒结构,就是土壤中由土粒结合而成的各种大小不同形状的土团。这种团粒结构混杂着腐植质胶状体,使许多微气孔能保持养料和吸收水分;并保证“好气性细菌”
(这种细菌在空气充足时才能生存)的繁殖,使这种细菌分解有机质成为无机化合物,供给植物吸收。耕地的主要作用,就是要使土壤的耕作层里形成团粒结构。用新式犁耕地,在翻土、碎土和松土方面都能作到这一点。新式犁有适当的翻碎作用,可使大土块分碎形成团粒。旧式犁的犁铧和犁镜,因为没有一定的曲度,对土壤的团粒结构破坏较大,同时也不能很好地使土壤形成团粒结构,所以土壤的肥沃性就会减低,作物生长情况就会不好。
第二,新式犁耕地,深度一致,不留沟埂。旧式犁的铧尖是三角形。经过旧式犁耕作的土地,底部都有沟埂,横断面呈锯齿状。耕宽五寸五分的地,齿形高达一寸五分。普通旧式犁所耕的深度,从沟底至地面,大都在五寸左右,经耙平以后,土埂顶部和地面的距离(即土埂处的深度)实际上只有三寸五分。同时土埂部对于水分的保持,也不及沟底部多,保持的时间也较短。这样,土埂部分的水溶性无机质养料,也没有沟底多,生长在土埂部位的植株,就会因为根部发展困难和养料不足而生长不良。这就是为什么旧式犁耕地的苗株,普遍呈现高低不齐的原因。
第三,新式犁耕地能减少杂草,减轻虫害。新式犁耕得深,盖土严,可以把杂草、杂草的种子、植物的残骸、害虫等深埋在土壤里,并且把地下害虫的卵和幼虫暴露出来,经日晒冰冻而死亡。旧式犁不能适当地翻土和碎土,盖草不能严实,害虫不易死亡。这就是旧式犁耕作的地杂草多、作物生长不良、虫害较重的原因。(附图片)
棉花的比较(右边是在用旧式犁耕的地里生长的)(左边是在用新式犁耕的地里生长的)
花生的比较(右边是在用旧式犁耕的地里生长的)(左边是在用新式犁耕的地里生长的)
玉蜀黍根部比较(右边是在用旧式犁耕的地里生长的)(左边是在用新式犁耕的地里生长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