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长江以南局部地区出现酸雨危害 专家考察后发出呼吁:要加强研究治理环境污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1-24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长江以南局部地区出现酸雨危害
专家考察后发出呼吁:要加强研究治理环境污染
本报讯 记者谢联辉报道:近几年,四川奉节县9万亩华山松全部枯死,重庆南山2.7万亩马尾松林死亡过半,广西柳州市区行道树荫香、台湾相思、朱槿和冬青等叶片枯尖、叶缘枯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去年下半年,中国科协组织林学会等19个全国性学会推荐的专家、学者,先后对发生此类可疑现象的一些地区进行了考察。在最近召开的“酸雨对大农业的危害及其对策综合学术考察报告会”上,专家们警告:由酸雨长期影响在欧洲和北美洲造成的大面积森林衰亡等严重危害,已开始在我国暴露。土壤酸化和水体酸化等长期积累性效应对大农业的潜在影响,应该引起有关部门关注。
酸雨是工业排放到高空的飞扬污染物、水蒸汽和大气中的氧结合在一起产生的降落物,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我国在1981年起开始监测酸雨。几年来的资料表明,我国酸雨污染区在长江以南的四川、广西、贵州和皖东南、赣东北、沪杭、浙闽沿海等区域。重酸雨区在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包括自贡、贵阳、柳州、南宁等城市。
酸沉降的长期作用,会引起环境的酸化,使土壤、水体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比如,森林衰亡、农作物减产、水生生物灭绝、材料腐蚀,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参加这次考察的专家认为,奉节、重庆、柳州等地发生的现象,都与酸雨大气污染有关。
谈到酸雨分布特点,专家认为我国酸雨的形成都是局部地区性的,目前尚未发现二氧化硫远距离传输异地形成酸雨的现象,所以造成了以城市和乡镇工业点为核心的酸雨分布。我国南方的土壤偏酸性,大气中往往没有足够的碱性物质来中和空气与雨水中的酸,因此在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大、污染不重的地方也会发生酸雨,而我国北方的情况恰恰相反,很少出现酸雨。
为什么西南是我国重酸雨分布区?有的专家分析,四川和贵州所用煤的含硫量高达5%左右,那里地形较封闭,大气扩散能力差。
专家们提出了防止酸雨扩展和危害的对策。他们要求主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清除污染源;建议各有关部门和科研、教学单位开展协作,对酸雨影响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