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办开放式大林业——林业建设新形势述评(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1-25
第1版(要闻)
专栏:

办开放式大林业
——林业建设新形势述评(三)
本报记者 高保生
这次全国林业厅局长会上,牡丹江林管局的马毅同志,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帐:
在东北林区,最好的红松材,每立方米统购价375元,每立方米折合700公斤,平均每公斤5毛钱,仅相当一公斤谷草的价格!价格最低的木材每立方米40元,折合每公斤5分5厘钱,仅值一根冰棍!可是,谷草一年一收,而红松成材起码要60年以上,人工造林也得40年以上。
老马算这个帐,不是要求记者呼吁赶快调整木材统购价,他不过是要说明,目前采伐严格限额,木材价格又不会大动,林业企业如果还像过去那样靠砍木头为生,没戏。
事实正是如此。
长期以来,砍木头成了许多林业企业的唯一职业。砍来砍去,森林越砍越少,采伐量不得不减少,企业吃不饱饭,导致企业经济危困。为了解决经济困难,又不得不超量采伐。
“越砍越穷,越穷越砍”,许多林业企业陷入恶性循环,不能自拔。据统计,全国131个国营林业局,1986年有24个局亏损;企业人均留利164元,不足一般工矿企业的1/3;企业多年来积累的生产和生活欠帐很多。由于客观原因,林业企业还肩背沉重的社会负担。修住房、办学校、开商店、建医院,社会就业、社会治安、公共设施等都要靠自己来解决。全国还有4100多个国营林场,以及南方集体林区的林业企业,面临同样困境。
摆脱困境,出路何在?显然不能再靠多砍树木了。在这次林业厅局长会议上,林业部提出这样一条方针,就是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广泛推行横向联合,大力发展多种经营,调整林区产业结构,办开放式大林业。
树起大林业观,林业里能走出百条路。林区有山、有水、有树、有草,地上、地下、空中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一个巨大的立体宝库。何苦只认一把斧,眼睛光盯着大木头?
事实上,在大多数企业觉得无路可走的同时,早有一些林区在开放搞活的路子上迈出了新步伐,展示了大林业的优越性。
黑龙江双丰林业局,过去长期靠补贴过日子,是有名的“小老穷”局。近几年他们把发展多种经营提到同木材生产同等位置,已栽植黑加仑500公顷,栽种人参30万平方米,养鱼近千亩,多种经营年产值达1100多万元。
地处湘西山区的湖南省国营江垭林场,有6000多亩杜仲林。过去卖杜仲皮,每公斤15元,现在经过加工包装,每公斤卖到25元。近几年他们还在一木多用上下功夫,把杜仲木加工成杜仲筷、杜仲牙签、杜仲冰棍、杜仲家具……一个杜仲唱出热热闹闹一台系列产品的新戏,每年光上交税收就达11万多元。
在林区,除了丰富的林木资源外,还有宝贵的可资利用的小气候和其他生态优势。浙江省开化县有个吴徽州,全家12口人。1981年开始承包荒山造林,如今种了杉木林1000多亩,满山绿遍。看看他的山林地,简直是个绿色“王国”,林粮、林豆、林油间作,菜园、桑园、果园错落。既养鸡、又养猪,粪肥还林。这个家庭林场1986年人均收入近2000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劳动模范。
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似乎财富生聚慢。有人说“这是无法解决的问题”。眼睛光盯着树,只好得出这种结论。实践证明,这个结论是站不住脚的。
问题是改变传统结构,多开生产门路,技术人才、资金又从哪里来呢?光指着国家不行;靠自己积累,不是不行,恐怕嫌慢。怎么办?办开放式的大林业,在横向经济联合多打点主意。
例如林纸就可联合。林业是造纸工业的基础,通过联合,可以把造纸厂的人才、资金吸引到林区来。吉林延边林管局的英安林场,与一家造纸厂1985年签订联营协议,林场提供原料木材,产品利润分成。造纸厂每年还向林场投资40万元,用于荒山造林和中幼林抚育。有的地方把造纸厂直接办到林区来。林区有了钱,有了技术,自己发展造纸、木制品加工、林产化工业,利就大了。
林业是社会性、多功能的产业。建设新林区,林业要向全社会开放,向国内外开放;其他各行各业特别是以木材为原料、燃料的行业,也应积极扶持林业的发展,包括扶持其多种经营、多种产业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