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建立创汇基地 连结千村万户 形成出口优势 广东走出创汇农业新路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1-25
第2版(经济)
专栏:

建立创汇基地 连结千村万户 形成出口优势
广东走出创汇农业新路子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蔡东士、黄扬略报道:摆脱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束缚的广东百万农民,正以崭新姿态进入国际大市场。目前全省已建起近2000个创汇农业基地,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出口创汇占全省创汇总额的3成多。
1984年冬,赵紫阳同志到广东珠江三角洲等地视察,提出了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围绕外贸出口组织农业生产加工的沿海“贸工农”创汇农业战略构想。这个构想经过广东省委和政府的精心组织,走出了一条以“两头洋,中间土”为主要形式的创汇农业新路子:引进国外新品种、新技术,建立规模生产基地,以基地为中心把周围农村千家万户纳入社会化专业生产体系,生产大批量优质新产品出口。中山市以一家水产进出口公司为中心,连结10个村的养鱼专业户,建起1万亩优质鱼生产基地。农户在公司的服务和指导下,生产符合规格的鲩、鲮、鳙、鳊“四大家鱼”和武昌鱼、鳗鲡、生鱼等优质杂鱼,定时分批交售到公司;公司投资500多万元兴建400多亩活水鱼仓,储存鲜活,随时将优质活鱼输入港澳市场;公司还从国外引进急冻、冷藏设备,建起了年加工鱼产品4000多吨的出口水产品加工厂,加工鱼片、鱼丸、鱼青等,远销欧、美、东南亚。目前这个基地年出口创汇达2000多万美元。
这种“两头洋、中间土”的现代创汇农业基地,把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优良品种跟本地充裕的劳力、灵活的家庭经营和有限的资金、土地,以最佳方式组合起来,达到了创汇农业生产的高技术、新品种、低成本、大批量要求。目前,在广东,从浅海网箱养鱼、滩涂精养对虾到平原的优质水果、蔬菜、塘鱼、珍禽、良畜,以至北部、东部山区的珍稀水果、土特产等创汇农业基地星罗棋布,具有一定规模、产品有一定竞争力的基地就已达1800多个,年创汇10多亿美元。
在发展创汇农业的过程中,广东省委及时提出了“创出一个拳头产品,形成一个基地,占领一块国际市场”的指导思想,一个个品种地参与国际贸易竞争。湛江水果基地生产的红江橙,力挽广东柑橙出口衰退之势,饮誉港澳和远洋市场。南海等县的蔬菜基地引进国外加工储藏技术设备,对出口蔬菜进行精选、急冻、小包装处理,改变了产品在港澳市场充当“大路货”的局面,并迅速将产品打到远洋市场。
创汇农业基地的涌现,大大推动了广东传统农业产品结构、品种结构和生产手段的改造,加快了整个农业现代化进程。各种优良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如今已普及到千家万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