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依法开发利用水资源发挥综合效益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就水法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1-25
第2版(经济)
专栏:

依法开发利用水资源发挥综合效益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就水法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后,记者就水法的有关问题,走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人。
1、问:请你谈一下水法的重要意义。
答:这是我国第六部自然资源方面的法律。我国已经制订了森林法、草原法、矿产资源法、渔业法、土地管理法等自然资源方面的法律,水是一项重要的自然资源,有了这个法,我国关于自然资源方面的法律就基本齐备了。
对于水资源,既要合理开发利用,又要保护、涵养。为了达到这两个方面的目的,兴利除害,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制订这个法十分必要。
2、问:请你谈一谈水法对水的所有权问题是怎样规定的?
答:水法对水的所有权问题专门写了一条,即第三条,在第三条中写了三款,包括三层意思。
第一款规定,水资源属于全民所有。这是根据宪法规定的。
第二款规定,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水塘、水库中的水,属于集体所有。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水塘、水库属于集体所有;同样,这些水塘、水库中的水也属于集体所有。这个规定同民法通则、渔业法的规定是一致的。正如有的常委委员在审议水法时指出的,水法对这个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有利于调动农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有利于农村的安定。
第三款规定,国家保护依法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这一款也是根据有些常委委员和地方、部门的意见而增加的。国家鼓励、支持各单位(包括个人)开发利用水资源,凡是依照法定的批准程序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其合法权益都应受到法律保护。
3、问:水法关于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作了哪些规定?
答: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不少,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只有2700多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4。一些缺水地区如河北、山西、北京,人均拥有水资源量更少,在这些地方,缺水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时我国目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足30%,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远远高于工业发达国家,农业灌溉多数仍然是大水漫灌,节约用水的潜力很大。因此,节约用水、计划用水,是我国应当实行的重要政策。
针对以上情况,水法规定,各单位应当采用节约用水的先进技术,降低水的消耗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同时,还规定了在水源不足地区,要采取节约用水的灌溉方式,以节约农业用水。这些规定,各地应当认真执行。
4、问:水法对取水许可制度是怎样规定的?
答:水法规定直接从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为家庭生活、畜禽饮用取水和其他少量取水的除外)需经过申请,取得许可。实行取水许可制度,是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特别是北方和一些沿海城市,水资源日益紧缺,限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甚至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用水。由于缺水,一些地方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后果很严重。为了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有些城市已经对直接从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实行许可制度,严格管理。
这里所说的取水许可制度,是指直接从地下水或江河、湖泊取水的必须取得许可。使用自来水厂和水库等供水工程的水,在江河、湖泊中行船、养鱼,不需要申请取水许可。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南方北方差别很大,据南方的同志反映,南方水多的地方不需要实行取水许可制度。还有一些同志提出,农村取水很分散,一律要求经过许可,目前可能难以行通。因此水法规定,实行取水许可制度的步骤、范围和办法,由国务院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当然,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可以根据水法和国务院的规定,在地方性法规中对这个问题作出更具体的规定。
5、问:水法对水事纠纷的处理程序是怎样规定的?
答:水法草案规定,地区、部门、单位之间发生的水事纠纷,都由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主管部门处理。在对这个法律案进行调查研究时,有些省、市和部门的同志提出,单位之间、个人之间、单位与个人之间发生的水事纠纷是民事纠纷,由政府作出最终决定不妥当,不利于保护单位和个人的民事诉讼权利,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也不一致,应当规定允许水事纠纷的当事人向法院起诉。根据上述意见,常委会审议决定,水法区别不同情况,对水事纠纷的处理程序作不同的规定。
一是地区之间的水事纠纷,即县与县、市与市、省与省之间发生的水事纠纷,由上一级人民政府处理,不经过法院。这类纠纷历来是由上级人民政府处理的,由法院处理实际上有困难。这样规定,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二是单位之间、个人之间、单位与个人之间发生的水事纠纷,当事人可以请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主管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地方政府或其授权的主管部门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不经过地方人民政府,直接向法院起诉;这样规定,既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民事诉讼权利,又保持了法律规定的统一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