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关于“生产力标准”问题的讨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1-25
第5版(理论)
专栏:

关于“生产力标准”问题的讨论
去年12月中旬,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召开“生产力标准”讨论会,集中讨论了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关系、生产力标准的内涵等问题。
关于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相互关系,与会者认为,生产力标准的讨论将进一步深化实践标准的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从认识上破除了教条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生产力标准讨论将进一步揭示出“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从实践领域破除教条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推动四化建设和经济社会改革向前发展。
会上,一些同志把生产力标准看作实践标准的具体化和深化。他们认为,(一)生产力标准比实践标准检验的范围要广泛。实践标准检验认识的真与假,而生产力标准不仅仅检验认识的真与假,而且检验各方面实践的善与恶,即检验实践是否有利于社会健康地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实践标准是一种认识客观性的检验标准,生产力标准是一个层次更为丰富的标准,它是客观性标准(真与假)和价值标准(善与恶),以及历史观标准(初级阶段理论)的统一。有些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生产力标准同实践标准互相交叉渗透,应视为并列的两种标准;就生产力标准本身也是一种认识形式来讲,它和实践标准是在同一层次上的。大家一致认为,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与会者认为,生产力标准的讨论有赖于弄清“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些概念的内涵。有一种意见认为,我们过去讲“生产力”过多地停留在原则上,缺乏展开。应当把“生产力”看作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第一个层次表现为生产力诸要素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第二层次表现为生产力诸要素结构是否合理;第三个层次表现为生产力的整体功能是否充分发挥。只有把生产力的概念具体化、系统化,才能把握得更准确。与此相反的一种意见认为,不能把“生产力”视作一个“大口袋”,把相关的内容都往里面装。我们应当从联系中把握“生产力”,如把“生产力”同社会经济效益、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合理化等等结合起来,把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社会化等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的联系,这样才能使“生产力”既具体化又不致于繁琐化。
会议还讨论了生产力标准与道德标准、生产力标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等问题。
(马国庆 张德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