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诗文家的书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1-26
第8版(副刊)
专栏:艺文谈片

诗文家的书话
陈平原
未考“书话”一词的真正起源,不过说它是一种专读书籍的文章体裁,大概总不会错吧。按理说,书话当然应该包括《史记·太史公自序》那样的序跋、《日知录》那样的读书札记、《藏书纪事诗》那样记载藏书家事迹的诗文、《书林清话》那样专讲书籍发展历史的著作。可我还是想先从中国古代藏书家的题跋说起,因为现代书话名家多有从此起家的。
题跋早已有之,不过为世人所推重并发展成为专门的著述形式,却是北宋欧阳修作《杂题跋》27篇以后的事。到了明清,辑录前人题跋或者自撰题跋专集刊行的,更是风行一时。明代著名藏书家毛晋甚至为《东坡题跋》、《山谷题跋》等19种题跋专集作题跋。作题跋的大致可归为诗文家和学问家两类。诗文家和学问家的题跋各有各的读者对象,各有各的风格特征。
目录学家的题跋要求简洁、准确,能有考辨那更好,但主要是将书籍的版本、作者和大致内容作扼要介绍,不必要作更多的引申发挥。近人张元济的《涉园序跋集录》、潘景郑的《著砚楼书跋》,叶景葵的《卷庵书跋》,以及谢国桢的《江浙读书记》,都可归入此类。此类著作很有用,也很有趣,尽可作为书海夜航的向导,不过不能期望它能给你艺术的享受。
郑振铎的《劫中得书记》、《劫中得书续记》,唐弢的《书话》、《书城八记》,以及阿英、黄裳的若干买书、访书、读书札记,可算是诗文家的题跋,也即书话。他们在评述书籍的同时,渗入不少世态人情的描写,并且颇有顺带抒发情感者。不过,我以为,最能代表现代诗文家的书话写作倾向的,莫过于周作人。以文学家的文字功力,再加上学问家的学识修养,在挥洒自如的谈吐中,往往有所发明,且如老吏断狱,一语中的。这样高水平的书话,还不多见。
至于诗文家书话的特点,我想可用三句话来概括:第一,不只谈书内,而且谈书外,甚至借书内谈书外;第二,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评判不一定准确公允,可别有心得,自成一家之言;第三,不只求见解独到,而且求文章有韵味,或清丽,或苦涩,或俏皮,总要非专门家也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
之所以称为“书话”,而不是“书评”或“书论”,除取其包含散文因素外,更取其写作时的潇洒心境。如老友神聊,夫妇闲话,尽可无拘无束,无始无终。不是“形散神不散”之类的“作闲散科”,而是真正海阔天空,得意忘形,只求有趣有味,不问“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而这最为难得,一分也假不来。不单需要个人修养,还需要一定的文化氛围,否则很难真正放得开。
书话既是从题跋起家,短小精悍、生动活泼自然是其看家本领。不能说那些洋洋洒洒全面把关的长篇书评就一定不是好书话,可我还是更喜欢那些只有一得之功一孔之见的“品书录”——不管是新书话还是旧题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