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片羽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1-26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漫笔

片羽集
夏仲阳
都说“压服”不可取,因为以势压人压而不服。那末“说服”呢?我们提倡服从真理,唯一地只服从真理。所谓说服,那前提是真理在我手中,我以真理说你,使你服从,于是服从我与服从真理不可分。就如所谓“打通思想”不过是我“打”你“通”一样。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在非敌对的人们之间,并不存在真理的常务代表,也就不存在“我说你服”的根据。
应该是你说我说,交换意见,切磋琢磨,互补互正,共同接近真理,最后共同服从真理。对话比训话高明,原因之一在此。
写旧体诗讲究“诗眼”,“诗眼”多半在动词上。
“说服”,“打通”,也是动词,这是长期以来思想工作、群众工作中的“眼”。
你的工作对象是群众,你是居高临下地对待他们,还是在他们中间平起平坐?如果你不能“说服”和“打通”他们的思想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你所说的未必全有道理,也许他们比你更有道理呢?如何看待人民群众,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大问题啊!
然而,具体的活生生的公民们,却不像抽象的“人民群众”那么完美无缺,合乎理想。
例如:在一次民意调查中,当问到你对一项新政策(只是本市政府制定的,而且只是有关日常生活的政策)假如有不同意见,“您会怎么办”的时候,只有百分之三十一点四的人准备将自己的意见反映给政府,其余的人则持“什么也不说,或同家人、朋友议论一下”的态度。这样的“群众”多么叫人失望!“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可真够费劲的!
且慢埋怨!《瞭望·海外版》一篇署名文章报道这个情况后说,北京的分析家将这种现象归结为类似“文化大革命”的政治运动造成的“政治后遗症”。
关键是把群众中深深蕴藏的政治热情和社会主义积极性,从“政治后遗症”(既有心理的也有物质的因素)的压抑下解放出来。
请注意,我用了“解放”这个动词。人民群众政治热情和社会主义积极性的解放和极大发扬,是我们的改革得以深化和建设事业得以持续发展的保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