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阅读
  • 0回复

绿色新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1-27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民族地区纪行

绿色新生
本报记者 费伟伟
越过黄河,沿平银公路去西吉,一路上,汽车不时甩下一辆辆运草的拖拉机。正是初雪之后,一台台红色的拖拉机载着小山似的一车金黄色的草垛,驰骋在皑皑白雪覆盖的公路上,格外引人注目。我不禁有些好奇,一打听,这草全是从川区运往西海固地区的。
西海固是我国回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回族人口67.08万,占宁夏回族总人口1/2。从1986年秋天开始,这个被国务院定为重点扶贫的“三西”之一的贫困山区,遭受了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大旱。秋旱接着春旱,春旱又连夏旱,持续达9个月。粮食大幅度减产,牧草欠收。旱情严重的地区,天然草场濒临绝产,人工草场亩产干草也不过50斤左右。海原县全县40万只羊,就有30万只缺草;6万多头大牲畜大部分缺草。要求调运饲草的报告从各县纷纷飞向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截至1987年10月底,仅海原一县就从川区运回饲草325万公斤。
然而,同是这个地区,在西吉,记者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迥然不同的景象。
黄家二岔,曾经是西吉一个典型的“三料”——燃料、饲料、肥料——俱缺的村落,这里96%的户是回民。草皮铲净,草根挖尽,连草屑也一扫而光,1982年以前,黄家二岔年年如此。就这样,98户人家有1/3到冬季仍只能吃一餐热饭。每每大雪之后,气温骤降,冰凉的土炕再也无法将就,于是全家出动上山峁、爬山梁,扫去积雪,像觅宝一样寻找残留的草皮、草根。“早几年就是打春天来,山也是红的,硬叫为一点烧的铲红了。”曾经也铲过草皮的村支书马来荣这样对记者说。
就在这么一个1982年以前连最基本的燃料都无法解决的村庄,我看到,如今家家户户场上庭前码着一个个草垛。有些经日晒风吹,已呈黑色,看来已颇有年头,一打听,可不,最早的还是1984年留下的。
黄家二岔可以说是西吉的一个缩影。西吉县副县长江化鑫对记者的回答同样是那么乐观:“我们县今年畜牧业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家畜饲养量达70.8万个绵羊单位,比上年增长12.9%,全县贮草自给有余,足够家畜安全度过今冬明春。”
旱魔是无情的,可是为什么西海固地区唯独西吉未闹草荒,难道天公对西吉格外垂青么?
在西吉县农业建设办公室,负责人刘致汉把记者带到一个巨大的沙盘前,面积3100多平方公里的西吉县缩影呈现在我面前。老刘指点着一条条插上小树的山梁告诉记者,从1982年4月开始到1985年底结束,西吉县利用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的98211吨粮食,用不到4年的时间,开发荒山,退耕91.9万亩,在占全县总面积1/3的156.2万亩土地上种上了林草。
“这个工程虽然才搞几年,种的树还很少,但效益已初步显示出来了。我们在造林前全部修建了能够保持水土的隔坡反坡梯田、鱼鳞坑等整地工程,林又多造在梁岭、陡坡、汇水沟等山的中上部位,保持水土作用效果很好。今年我们县的旱情就相对轻些,加上又有前几年的存草,一点也不慌。”老刘说着,欣慰地笑了。
令人欣慰的不单单是这些,林草工程不仅解开了曾被视为西吉绝症的“三料”俱缺这个死疙瘩,而且使西吉经济打开了一个突破口,由此展开了腾飞之翅。黄家二岔的变化便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1982年以前,黄家二岔人均有7亩耕地,口粮却只有230斤。“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可是由于缺燃料,90%的粪肥被烧了。1982年这里人均收入仅24元,80%的农户住在土窑里,20%多的人家连张炕席都置不起。林草工程开始后,黄家二岔退出一半耕地,同时向荒山进军,短短几年造林种草3154亩,林草面积比1982年前增加十几倍,人均达7.2亩,土地结构趋于合理化。虽然耕地减了一半,亩产却增了几倍,1986年平均亩产由1982年前的三四十斤提高到200斤左右,受灾的1987年,人均口粮仍比1982年增加近2倍,达634斤。
支书马来荣领着我转了一下村子,看看这几年村里盖起的新房,边走边分析说,原因之一,林草一多,柴火足了,则饲料多,畜牧业逐年发展,1987年黄家二岔大家畜比1982年增3倍,羊增4倍。羊多粪多,粪多粮多,形成了良性循环。原因之二,耕地面积一缩小,促使群众由广种薄收的粗放经营向深耕细作的集约经营生产方式进步。还促使部分群众的目光离开黄土地,转向工副业、多种经营。“今年虽然粮食减产,非农业收入却增加了。”马支书笑着说。
在短短的四五年里,这个位于黄土高原中心地带,水土流失占总面积80%以上的山区县发生的变化是深刻的,截至1986年底,全县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08.7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60.7%。
1984年9月,联合国粮农组织邀请部分外国专家到西吉考察林草工程。这些足迹遍布五大洲的专家们考察后十分惊讶,称这是“世界人工林最佳工程之一”。
西吉在走向绿色的新生。在辽阔的、支离破碎、生态恶化的黄土高原上,西吉人创造的林草工程,正给这块古老高原书写着一份厚重的启示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