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阅读
  • 0回复

努力为人民做实事——访新当选的河南省副省长刘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02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努力为人民做实事
——访新当选的河南省副省长刘源
本报记者 李 杰
1月29日上午,在河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上,37岁的郑州市副市长刘源被代表们联名推荐,当选为河南省副省长。会后,记者采访了这位目前我国最年轻的副省长。
“我非常感谢各位代表和全省人民对我的信任。”他说,“我没有想到自己能当选为副省长,一点精神准备都没有。大会开幕后三天,我才从外地赶回来。到会后,听说一些代表在酝酿我当候选人,我感到很吃惊。但能看出,代表们所代表的河南七千多万人民对我寄予了厚望。当然了,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抱的同情和尊重。我想,作为我,应该利用这种好的条件,多为河南人民做点实事。”
“文革”前,刘源在北京读小学和初中。“文革”开始后,他先到部队当兵锻炼,后因其父、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而受株连,被部队退回接受批判。1968年12月,刘源被下放到山西农村插队劳动,其间他曾两度被关进监狱。插队七年,他同农民群众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在善良的农民保护之下,他得以在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内自修了全部高中课程。1977年12月,刘源考入了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1982年毕业后,他主动要求到了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公社,先后任管理区区长、公社管委会副主任。1983年,在新乡县被选为副县长、县长。第二年又被选为郑州市副市长,分管城建、外经和计划等工作。
谈到他和他家的往事,刘源动情地说:“‘文革’中,我和全国人民一样,经历了一场浩劫。我的家庭也遭到了很大的灾难。我的两个哥哥死了、父亲死了。作为我,大难不死,可以说是人民群众保护下来的。大学毕业后,可供选择的道路很多,之所以到河南农村来,就是为了向人民还情还愿。”
刘源当选为副省长,是代表们联名推荐、选举的。他对记者说:“本届选举使我感到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而不是象过去说的那样,仅仅是某个领导任命的。因此,办事情,做工作,必须时刻想到人民,向人民负责。”
刘源在郑州市任副市长期间,他分管的城市建设,受到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的嘉奖,使郑州市被评为全国城市规划管理先进城市。依靠群众,他主抓的天然气工程,原定3年完成主体工程,不到两年,不仅完成了主体工程,还使4.3万户居民用上了天然气。他在郑州市任职3年,是郑州市城市建设大发展的3年,先后对火车站广场和二七广场进行了改造,建成了绿城广场,中州商场,振兴商场,打通了人民道,修整了市内主要干道,兴建了黄和平大厦,整治了主要干道的容貌……
面对这些政绩,刘源说:“大家把千千万万人做的工作归功于我,这是一个误会,我感到惭愧!郑州市城市建设如果说有成绩,不能说是刘源干的,而是大家用自己的双手,在全市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实现的。没有什么救世主,一个好的领导可能会决策准确一些,但真正改变落后面貌,必须是靠我们每个人去努力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