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共和国不应忘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02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文艺新作

  《共和国不应忘记》
〔报告文学〕作者 张庆豫 邓建永
载《中国作家》一九八七年第六期
作品为读者提供了共和国地质事业的编年史:
古老苍凉的丝绸之路几度兴衰,雄奇壮阔的祁连山雪线绵延。一九五一年夏季,十来个干地质的,乘着两驾胶轮马车越过黄河,隐进寂寞荒野。没有谁格外注意他们,被贫穷压榨得麻木了的人们不会想到一个伟大的转折将由此而来。一九五二年,这支尚处于幼年的队伍喝着苦水,顶着风沙,终于揭开了“魔山魔云”的秘密,一座死去数百年的老矿复活了,新中国第一座露天铜矿伴随着隆隆的大爆破诞生了。一九五五年,铁马冰河十二月,不怕死的拓荒者在祁连山深处发现了西部大铁矿,为全国工业布局投下了举足轻重的一着好棋。然后是一九五八年,一个非常偶然的机遇,激发出科学的灵感,敲开了中国镍基地的大门。就是这支队伍,风雨泥泞中走过了十五年。
从一九五二至一九七三年,结结实实的三大步,开创了一代人的风流和辉煌,交织着一代人的苦涩和创伤。一九八六年六月,在甘肃建成了三座新兴的工业城市——白银、嘉峪关、金川——那是三座地质工作纪念碑。
作品描写了沉重的人生,沉重的拓荒史。在那支饱经沧桑的队伍里,有老一辈的学者和教授,有青春年少的知识分子;有经验丰富的东北钻探工人,也有大量刚刚脱离乡土的西北娃;有戎马半生的老红军和从硝烟烈火中归来的志愿军战士,也有远离莫斯科的苏联专家和土生土长的藏族猎手;还有海外归来的赤子和国民党爱国将领的后人……那时他们正年轻,为共和国大厦夯实了片片热土,奉献了年华与爱情,奉献了热血和眼泪。
共和国不应忘记他们。历史不会忘记。
(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