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投入产出分析是管理和决策科学化的有效方法——兼评《投入产出分析》一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05
第5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投入产出分析是管理和决策科学化的有效方法
——兼评《投入产出分析》一书
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创立于本世纪30年代。半个世纪以来,在世界上广为传播,已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编制了投入产出表。国际上现在使用的两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西方各国的国民帐户体系(SNA)和东方各国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都把投入产出表作为基本组成部分。在我国,研究和应用投入产出法始于60年代初期,文革期间曾一度中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经济建设和体制改革的蓬勃发展,投入产出法在社会、经济、科技管理和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示出来。在这种形势下,研究、传播和应用投入产出法的实际成果此呼彼应。全国、地区、部门和企业等各种类型的投入产出表先后编制出来。其中,尤以省和大中城市一级的地区投入产出表编制工作的发展和应用效果最好。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已经编制和应用了投入产出表。各类城市的编表工作也正在进行。1987年3月,国务院又决定编制198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研究经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投入产出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它是经济学和数学相结合的产物,属于交叉科学。所谓投入,是指产品生产所需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力的投入;所谓产出,是指产品生产的总量及其分配使用的方向和数量,如用于生产消费、生活消费、积累和净出口等。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投入和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表现为商品交换关系,即商品的相互购买者之间的关系、资源的占有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商品的销售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等。
投入产出分析是管理和决策现代化、科学化的重要方法之一。首先,投入产出法能够从投入与产出、质的规定和量的比例方面揭示复杂经济现象间的深层联系和数量特征,从而有助于把管理建立在精确数据的基础上,把决策建立在方案选优的基础上。其次,投入产出法能够推进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和运用,帮助揭示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循环关系,因而可用来研究产业结构、财政、物价、工资、税收、投资、能源等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可用于分析各种经济政策之间的交互影响和连锁反应,为综合运用经济杠杆调节经济提供科学依据。再次,投入产出法能够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再生产活动提供统一的核算指标体系、核算标准、核算表式。因此,可以用来改进和健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惯例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三,投入产出法是国民经济计划管理和其它宏观管理工作的有力工具。投入产出法揭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再生产各领域的内在相互依存关系,可用于对经济发展和增长进行中长期预测,研究和制订经济发展战略。此外,投入产出法还可用于分析研究环境污染、收入分配、人口、教育等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特殊问题。
鉴于投入产出法有着广阔的用途及其在应用中所显示的优越性,为了加强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国务院已决定,从现在开始,每十年中逢二、七编制投入产出表,逢零、五调整系数。这样每五年内有两个投入产出表供各级党政领导决策和各社会、经济、科技部门管理使用。
当此投入产出法在我国的应用展示广阔前景和管理、决策向着科学化迈进之际,钟契夫教授任主编、陈锡康研究员任副主编的《投入产出分析》一书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了。该书是受国家教育委员会和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的委托,组织国内在经济管理学、统计学和应用数学方面各有所长的专家、教授跨学科协作,从1984年开始,经过多次讨论、修改而精心撰著的一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力作。该书的出版,无疑将对我国投入产出分析科学的发展和应用作出应有的贡献。
纵览全书,有以下特点:
1、博采众长,全面介绍。该书力求兼容并蓄,汇集东西方和国内外投入产出法研究成果的精华,总结我国投入产出法应用的成功经验。书中分别介绍了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全国投入产出模型和地区、地区间以及部门、企业投入产出模型;静态投入产出模型和动态投入产出模型;东方核算体系的物质产品平衡投入产出表和西方核算体系的国民帐户投入产出表;还介绍了编制投入产出表的分解法和推导法(UV表法);以及投入产出优化模型、劳动和价格、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人口和教育、固定资产、能量型农业等各种投入产出模型。
2、研究应用,相得益彰。该书在阐述投入产出分析基本原理和介绍国际投入产出法研究新动向的同时,说明了投入产出法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方向。如用来分析产业结构、主要比例关系、经济效益、能源消耗、商品价格等重要经济关系,模拟价格、工资、税收、投资等宏观经济政策,从最终产品出发编制计划,改进计划的综合平衡,实现计划决策的多方案选优等等。它展示了投入产出法在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中应用的广泛性。同时,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局限性。
3、量论结合,分析入理。该书在强调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时,剖析了其理论基础。指出投入产出法与全部均衡论(一般均衡论)的历史渊源,进而将投入产出分析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科学基础之上,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数量经济学作出了可贵的尝试。
4、普及提高,统筹兼顾。该书是一本高等学校的教材,以财经和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为主要对象,兼顾经济管理干部自学和进修的需要。全书在内容安排上,把基本原理与方法论、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学科基础与学科扩展较好地结合在一起,深浅搭配,循序渐进,以尽量满足各方面读者的需要。
该书的不足之处是:在注意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时,突出重点不够;对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设计和编制中国式的投入产出表的合理性论证不足。相信作者会逐渐在教学和研究的实践中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充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