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得田径而安天下——来自中国田径界的信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07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得田径而安天下
——来自中国田径界的信息
本报记者 汪大昭
最近,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田径协会工作会议集中了不少专家、教练和科研人员,共商振兴田径大计,提出了不少看法。
多年失策与短期收效
1987年中国田径选手夺得世界锦标赛一块铜牌,亚洲锦标赛21项冠军;第六届全运会比赛,共打破33项全国纪录,其中包括19项亚洲纪录和两项世界纪录,有9个项目的成绩进入世界前20名。
我国优秀选手取得的成绩使人看到,中国人同样具备攀登世界田径运动高峰的能力,问题是要有切合实际而又得力的措施,促进田径运动水平较快地提高。
1987年,国家体委在辽宁、山东、上海、重庆等省市,分别建起十几个竞走、中长跑、跳高、短跑等人才基地,加强优秀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邀请外国专家和教练来华讲学或执教,直接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和训练手段;在青少年比赛中设主副项等,这些办法效果都不错。
曾在国家田径队执教多年的老教练俞樟炎提出,田径运动后备力量不足,首先是教练员后备力量不足,现在必须重申搞训练要出人才、出成绩、出经验的要求。中国培养出郑凤荣、倪志钦和朱建华这样的世界纪录创造者,但老让人觉得其中偶然性多于必然性。田径科研机构没有吸收教练员参加,而教练员又不注意在训练中研究科学规律,使之理论化。最近在石家庄举行的全国体育科学学术报告会上,竟无一位优秀运动队的田径教练员提交论文。
光出人才还不算是好教练,只有善于科学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探索出中国田径训练成功之路,才能保证人才济济,硕果累累。
实现奥运战略的关键
我国田径运动总体水平还不高,普及也不够广。到1986年底,全国传统项目学校参加田径运动的中小学生共有107万人,而苏联接受田径系统训练的就有729万人。这个差距是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追及的。因此,更有必要集中抓好女子竞走、铅球、长跑等现有优势项目,恢复三级跳远等项昔日的水平,带动长期落后的男子中距离跑等项目。
1988年奥运会,我国有86名男女选手已经达到报名标准,到今年夏季,还有一些优秀选手可能达标。中国田协已准备放弃一次性比赛选拔组队的方法,依据运动员较长时间内的成绩、近期状态和比赛经验等多方面因素,择优选定。令人欣慰的是包括朱建华在内的许多优秀选手,目前训练情况良好,憋着一股到奥运会上拚一场的劲头。
“得田径者得天下”,体育界早就有这么个说法,而中国体育只是在70年代末全面登上世界竞技舞台,才开始对此有了深刻的感受。世界上能在奥运会名列前茅的体育强国,大多是靠田径运动的成就,建立起自己在世界体坛的地位。这是多么简单明了的事实。我国田径落后的面貌何时才能改变,正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