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初访“自由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07
第6版(国际)
专栏:塞拉利昂通讯

  初访“自由城”
本报记者 杨汝生
青山,碧海,绿树,繁花,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景色绮丽,令人陶醉。
弗里敦的英文字意是“自由”。相传1787年英国殖民当局把300余名被释放的黑奴运送到这里定居,这些黑奴获得了“自由”,他们居住的地方也就叫做“自由城”了。事实上,塞拉利昂人民真正享受到自由,还是在那以后将近两个世纪的事。19世纪初期,弗里敦人口还不足两千人,后来修了铁路和港口,它才迅速发展和兴旺起来。尤其是钻石、黄金的发现和开采,更吸引了大批外国商贾,人口也开始剧增。现在它已是拥有50万人口的颇具规模的城市,成为塞拉利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去年11月,弗里敦市举行了建城200周年的隆重庆典。
弗里敦呈月牙形,面对蜿蜒的海湾,背倚起伏的山峦。市中心有一棵巨大的木棉树,约30米高,十几抱粗,虽逾500岁高龄,依然遒劲挺拔,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木棉树是弗里敦的象征,塞拉利昂的纸币上印着它的倩影,小学生作文比赛常以“我与木棉树”为题。以此树为中心,城市的主要街道伸向四面八方。大街上车奔人行,熙熙攘攘,路旁的店铺鳞次栉比。国家博物馆座落在木棉树的西侧,虽然展品不多,却是塞拉利昂人民为独立和自由而斗争的缩影。总统府也在木棉树的附近,是一座欧式建筑,象征农林资源、自由正义和辽阔海洋的绿、白、蓝三色国旗飘扬在总统府的上空。
沿着崎岖的山路盘旋而上,可达山巅的议会大厦。它用当地开采的红色矿石建成,高大坚固,气势不凡。从那里鸟瞰,弗里敦全景尽收眼底。我国援建的史蒂文斯体育场和政府办公大楼“友谊大厦”显眼醒目。若再往前行,可抵福拉湾学院,这是西非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非洲不少知名人士曾在那里就读。山中奇花点染,异木错落。
拉姆莱海滩长3英里,大海浩淼,碧水微波,沙滩逶迤,洁白细软,是日光浴和海水浴的理想之地。弗里敦的美景吸引着愈来愈多的外国游客。
弗里敦是美丽的,但这只是它的一面。夜幕降临,全城一片昏暗,这是因为供电不足,能源短缺也只是这个国家目前所遇到的严重经济困难的一个反映。近年来,由于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原料价格急剧下跌,加之不法商人从中破坏捣乱,塞拉利昂的正常发展受阻,在能源、交通、电讯和食品等方面均有许多困难,甚至由于纸张短缺,连报纸都不能如期出版。不法商人大量囤积货币,竟使银行有时无以支付储户。生产下降,物价飞涨,走私严重,黑市猖獗。在政府机关和公务部门,记者看到堆放着一袋袋平价售给本部门人员的大米,那算是他们最好的福利了。
面对如此巨大的困难,塞拉利昂人正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振兴之路。政府正在考虑如何把经济的重点从钻石、黄金转移到农业、渔业和旅游业上来。塞拉利昂从这几方面发展是有有利条件的。莫莫总统对记者说,“只要我们做好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就可以减少对矿藏的依赖,使国家重新走上发展之路”。他欢迎记者过一两年故地再访,看看塞拉利昂的新变化。
(附图片)
弗里敦的象征——木棉树。
本报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