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创记录的太空飞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07
第7版(国际)
专栏:

  创记录的太空飞行
秦德岐
1988年1月20日,莫斯科,记者招待会上。
一位身穿上校军服的苏联军官,圆脸盘上带着和善的笑容,自然而亲切地回答着记者的提问。他对在场的中国记者兴奋地说:在太空“中国的稻田和城镇看得很清楚”,“你们的瑰宝长城也看得见”。
这位身高1米7的苏联军人,正是去年12月29日从太空返回地面的苏联宇航员尤里·罗曼年科。他在太空整整生活了326天,创造了人类太空探险史上的奇迹。
(一)
一年前的2月6日,罗曼年科和拉韦金乘“联盟TM—2”号飞船升空,并于2月8日成功地与“和平”号轨道站对接,顺利进入太空舱。在离地面约350公里高空的失重状态下,从事科研与各项活动。
罗曼年科所以能在太空工作、生活近一年,因为他有一个强壮的身体,而在太空保持健康体格,要靠体育锻炼。
罗曼年科是一个性格坚毅的人,依照专家制定的体育活动程序,他每日按时做操,练拉力器,在自行车记功器上完成约4.5万千克力·米的机械功。轨道站设有特殊小跑道,“路面”是一个不断在原地转动的带子。跑步时,宇航员身穿能把身体拉向路面的特制服装,可使躯干纵轴承受负荷。这种服装模拟重力,迫使失重时不活动的肌肉群照样“工作”。他每天在小跑道上跑步4公里。据统计,他在太空11个月中跑了1000多公里。
罗曼年科在太空站要换穿各种太空服,身着有弹性涨圈的“手镯”、“气轮胎”服能对胯股产生轻微的压力,限制血液涌向头部;着“凤头麦鸡”服可对身体下部造成低压,使血液流向下肢;着“企鹅”服能对骨骼—肌肉系统创造长时间的静力负荷和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地球重力所造成的负荷,这样就能减轻肌肉萎缩和骨骼里钙的泄出。他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尽管在太空中锻炼“复杂、困难、沉重和单调,但对顺利完成宇航实验是绝对必要的”。
罗曼年科在整个飞行过程中脉搏经常稳定在每分钟62次,血压为125—75毫米水银柱。飞行结束返回地面时经检查,他的体重仅减轻了1.6公斤,骨组织的光学密度(反映骨强度的指标)下降了5%,小腿肌肉体积缩小了15%,由于长期失重,背骨的椎盘扩展,使身高增加了1厘米,面部也稍显浮肿,这些变化都是在宇航生理学允许范围内的。令人惊奇的是,他回到地面时,没有使用为他准备的担架,落地3小时便能自主活动不需搀扶。第二天就和妻子一道散步,两周后基本恢复地球生活常态。罗曼年科说:他此次长时间的太空飞行后比10年前他在完成96天的宇航任务后的自我感觉要好得多。那次他在返回地面后站起来走路,感到双腿有如铅块一样沉重、出汗、心跳加剧;而此次的感觉远比上次好,心跳也正常。这真是奇迹!苏联专家认为,罗曼年科是迄今在太空逗留时间最长的人,而他的身体状况如此之好,除了换穿各种宇航服、服用干扰素等药物的因素之外,主要还是他坚持了身体锻炼。
(二)
茫茫太空,小小舱室,远离故土,久别人间。宇航员长期的太空飞行会产生抑制不住的孤独感,或称之谓心理障碍。而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工作又十分劳累和繁杂,如不克服心理障碍,是很难胜任太空飞行的。
“和平”号轨道站为此采取了多种措施。首先,改进了舱内生命保障系统,尽可能使宇航员的生活舒适和多样化。“和平”号的太空舱比以前的“礼炮”号要宽敞得多,里面备有单间可供宇航员睡眠休息或单独活动。宇航员的食品已从最初的10多种增加到现在的70多种,其中茄汁鲟鱼、用鸡肉和黑李子干制成的馅饼、内有核桃片的酸凝乳……是罗曼年科及其伙伴喜食的美味佳肴。为了保持食品鲜美,从原来的“牙膏型”改成小“面包型”、“糖块型”。宇航员的用水已不受限制,可在太空舱内洗澡、刮脸;他们闲暇时可读报看书、下棋、打扑克。罗曼年科在太空中学会了弹奏吉他,还创作了20首奋发向上和幽默诙谐的歌曲,自弹自唱,活跃太空生活。
苏联航天中心采用电视系统,使宇航员经常与家属、好友、运动员、演员会面,有时还举行记者招待会。每隔1小时和地面控制中心联系一次,每星期日他们能与妻子通话,互诉衷肠。“和平”号内经常放映影片,以及与妻子儿女在一起生活的录像片。休息时经常听音乐。录音带里还不时传出虫叫鸟鸣、姑娘们的欢声笑语,或是足球迷们为球星破门发出的狂欢声。所有这些成功地创造出一种气氛和环境,使宇航员宛如置于地球人间,从而消除他们的离愁和恐怖感。
尽管这样,罗曼年科在太空中也出过一些小问题。去年8月他曾一度患了“思乡病”,不断地通过舷窗观望地球,难以忍受的太空孤寂驱使他要求返回地面,地面控制中心及时做工作、增加他与妻子的通话,才稳定了他的情绪。去年9月底10月初,他常从睡梦中惊醒,有时晚上要服安眠药。12月29日返回地面时,地面中心嘱咐他别忘了带回实验资料,他莫明其妙地大发雷霆:“我们忙得不可开交,自己的东西还没收拾好,什么实验资料……应将飞行中心那些没用的人赶走。”他已不愿在太空多待一分钟,心情变得极其不耐烦。不难看出,克服宇航员,特别是长期逗留太空宇航员的心理障碍是宇航的重大课题。
(三)
罗曼年科及其同伴在太空期间,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考察和实验,其中天体物理学实验600项、地质物理考察130项、工艺学实验近百项、医学生物学实验170项,另外还有不少其他项目的实验。他在太空还帮助地面勘察矿藏、寻找水源、发现鱼群,以及传输通讯和电视等。为了排除巨大的“量子”号实验室与“和平”号对接时发生的障碍,为了安装第三套太阳能电池板以增加轨道站的照明,罗曼年科与拉韦金曾先后两次到舱外空间工作,共停留4小时33分钟。罗曼年科说:这次太空飞行所完成的科研和经济任务,估计其效益可达几千万卢布。
太空中失重的特殊环境中,能从事地球上对某些生物物质无法分离成超纯形式的工作。这次“和平”号的“量子”实验室的“刚玉”装置(电炉)已具有工业生产性质。这个装置内部温度范围为20℃—1270℃,误差被控制在半度之内,每次实验时间为6—150小时,可拉制6—9种半导体材料,其产量可达数公斤。这次就提炼出了纯度极高的铅—锡—碲半导体晶体,具有重要的用途。他们利用X射线望远镜记录到了在大麦哲伦星云中的超新星区辐射出来的固定的X射线谱。在轨道联合体经过高精度定向后进行观察,证实了这种X射线辐射源来自超新星。宇航员们还拍摄到了太空各星座和行星际介质的最新照片,具有宝贵的资料价值。他们利用电泳装置制取出某些超纯度和活性极强的生物活性物质。例如,在轨道站的“艾努尔”装置上以比在地面快数百倍的速度获得蛋白晶体,其纯度要比地面制取的高10倍;在“小溪”装置上得到了基因工程干扰素,数毫升干扰素就可供很多人作药物之用,还生产出了医学用的一些酶、激素、抗生素等。他们对核酸的片断进行分割,获得成功,这在地面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他们采用研究太空失重特性的新型仪器“芍药—M”时观察到了对流现象。实验时,将光束通过装有液体的透明样品池,液体中产生的不均匀性使光束歪曲,从而在底片上看出液体密度的变化,这一发现否定了过去一直认为只有地球上有对流现象,而在失重的宇宙空间不存在对流的观点。
宇宙是广袤无垠的,人的智慧是无穷的。罗曼年科说他在太空长达326天的工作、生活和各种太空活动的目的是为节省太空人轮换和培训费用,增加航天效益,也是为检验人是否能长期在失重下生活而不丧失生机。罗曼年科创纪录的太空飞行,无疑为人类征服宇宙、开发宇宙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