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国际性是现代科学的基本特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07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国际性是现代科学的基本特征
科学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基本内容都是一样的。非阶级性和超民族性成了科学国际性的重要内容。
科学通过生产工具和劳动者变成直接生产力,为世界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服务。世界各国不管社会制度怎么不同、属于哪个阶级、有着何等信仰,都不会拒绝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幸福生活,都不会反对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去提高社会生产力,繁荣自己的经济,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因此,科学在为人类服务上面,可说是最大的“国际主义者”。
科学的国际性,随着“大科学”时代的到来,变得更加明显。原因是:大科学时代提出的科研课题往往超出一个国家范围,是国际规模的大问题;大科学时代科研所需信息是全球性的,须向全世界调研资料数据;大科学时代科研耗资巨大,往往超出一个国家的支付能力;大科学时代科研课题极为复杂,不同学科间的联系日益加深,往往需要不同学科、不同文化背景的科学家互相切磋交流。国际范围兴起的跨国公司经济形式,为全球性的科研课题,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后盾,使科学的国际性程度大幅度提高。
近10年来,我国科学在逐步走向世界。但是,不能不看到,我国科学同世界各国科学相比,国际性程度还相当低。全世界权威性杂志近4000种,中国杂志仅有13种被收入。世界上可统计的学科有2400多种,我国的学科数不过500种。我国科学教育事业,如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确成为当前科研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摘自1月17日《光明日报》 赵红州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