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古汉语的活化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07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古汉语的活化石
福建省方言之复杂,在中国是首屈一指的。全省2600万人,分别操闽南话、莆仙话、闽东话、闽北话、客家话等,还有30多种小方言。厦门大学的黄典诚教授说:“闽南话保留中国的古语较多,称得上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例如,在3000年前的甲骨文里,“你”写作“女”,而当今闽南话仍将“你”读作“女”。又如“丈夫”的今意是夫妻中的男子,但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丈夫”是男人的统称。今天,闽南人仍然把男人叫做“丈夫”。
1972年,考古工作者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一大批2100年前的珍贵文物,其中帛书上的“勺”字,颇为费解。而让闽南人读,“钓”字声旁的“勺”与“赵”同音,原来是指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
黄典诚教授说,《广韵》是一部研究中国中古语言的书,书中将所收的26194字分为四声206韵,而真正能把这206韵区别得比较清楚的,只有闽南话。
福建是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百越人居住的地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这里设置闽中郡,随着派遣大批移民和军队入闽,中原古语开始传到这里来了。西晋末年,北方百姓遭受战乱和灾荒,渡江南迁,又带来了当时的中原语言。在其后的1000多年里,中原的语言急剧变化着。相反,由于关山阻隔,福建语言却相对稳定,保留了不少的汉唐古语。
(摘自《文汇读书周刊》
1月9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