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八十二投标人中选出优秀经营者 李正治治厂有胆有识 沈阳电工机械厂一年发生六大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10
第2版(经济)
专栏:

  八十二投标人中选出优秀经营者
李正治治厂有胆有识
沈阳电工机械厂一年发生六大变化
编者按:本报昨天登载赵紫阳总书记致电李正治,祝贺他应聘厂长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的消息。为什么一个应聘厂长受到中央领导同志那样关心?本报今日转载中国企业报这篇报道,希望读者从中进一步了解李正治一年来的改革探索及取得的成绩。
本报讯 据中国企业报报道:如何增强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搞活大中型企业,使大中型企业立足竞争,招标承包,把经济效益搞上去?这是我国9年来改革所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沈阳电工机械厂公开招标选择经营管理者,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沈阳电工机械厂现有职工4260人,固定资产4100万元,主要产品是电工专用设备(变压器、蓄电池、电线电缆、绝缘材料等)和蓄电池车(包括叉车、平板车等)。1987年的生产任务订货不到40%,用户先后退掉280万元。针对企业面临的困境,沈阳市政府于1986年底决定向社会公开招标,招聘这个厂的厂长。当时有82人投标,经过几轮筛选(即资格审查、面试、下厂调查、写出治厂方案、答辩),中标者是原营口船舶修造厂副厂长李正治。他于1987年2月26日同沈阳市政府签订承包经营合同,同年3月正式应聘为沈阳电工机械厂厂长。
该厂1986年产值为2121万元,利润320万元,李正治与沈阳市政府签订了4年的包括利润、产品、技术改造、资金增值和资产利润四项指标的承包合同,4年翻一番,平均每年递增16%。而该厂1987年1、2月份,两个月总计实现产值264万元,仅为全年目标产值的10%,两个月利润实现7.7万元,仅为全年目标利润的2%。李正治担任厂长以后,经过近1年的努力,使生产形势大有改观,企业面貌发生了6大变化。
一是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87年消化掉400万元影响利润因素外,利润实现362万元,比1986年增长13%,产值实现2614万元,比1986年增长23.2%。二是职工收入、职工福利大幅度提高。有186户职工住房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三是市场局面打开了。现在不是担心没活干,而是干不完。四是党风、厂风、社会风气发生了明显好转。全厂职工普遍树立了纪律观念,加强了劳动纪律,那些靠吃喝等不正当手段办私事、走后门的现象基本消除了。五是全厂向心力、凝聚力明显增强。过去一提电工机械厂都说不行,现在一提电工机械厂都感到自豪、有奔头。六是职工生产热情高涨。全厂上下呈现一派紧张、忙碌的新气象。
沈阳电工机械厂的新局面如何开创?“严细求实、开拓创新”,这是李正治的治厂方针。他总结了11条经验,主要有:对厂的劳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运用目标管理的理论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协调全厂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运用产品周期的理论,解决了该厂两个主导产品的衰退问题;运用厂长是企业法人代表的理论,树立了厂长的权威,解决科长、主任向厂长讨价还价的实际问题;运用新产品开发的理论,使新产品开发有了良好开端;开拓销售渠道,改变了年初电池车订不出去货的被动局面;推广销售大包干,搞活了销售,增强了销售人员的责任心;运用经济核算理论,划小核算单位,从而调动了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运用成本分析理论,找出了管理费开支控制不够,管理机构庞大,管理人员太多等原因,从而下决心精简了机构,由原来的54个科室减为39个科室,有近百名管理人员充实到生产第一线;运用经济责任制的理论,提出一整套的有透明度的全面承包方案,做到了奖勤罚懒,调动了全厂职工的积极性。
中标者李正治初战告捷,为确保实现经营目标,1988年全面深化改革,在劳动人事制度上引入竞争机制,干部层层实行公开招标聘任,工人实行劳动优化结合,大幅度削减多余人员,充实到生产第一线上去,开辟新的生产门路;完善内部承包责任制,改革分配制度,拉开档次,彻底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加强管理,从严要求,努力做到正规化、标准化。
沈阳电工机械厂的投标选择优秀经营者的经验,已引起企业界的注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