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面对“小岛现象”的思考——访驻特区和开放地区部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10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面对“小岛现象”的思考
——访驻特区和开放地区部队
新华社记者 陈湘安 郑国联
改革的迅猛浪潮席卷了珠江三角洲。生活在这里的人民解放军官兵,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我们怀着强烈的兴趣,走访了这里的部队。
    广为流传的“小岛现象”
在一片林荫掩映的山坳里,座落着排排洁净齐整的营房。营区外20多公里,便是特区深圳。1000多幢大厦几年之内拔地而起,7000多家工商企业在高速运转,全市与香港月通信量突破百万,平均每天有7万人次进出罗湖口岸。而营区内,一栋栋黄墙红瓦的营房存留着30年前建造时的基本色泽,练兵场上的障碍板、独木桥油漆已经剥落。喧闹与寂静,多彩与单一,变化与常恒,形成鲜明对照。部队里流传这样一句话:“地方是富裕的海洋,部队是艰苦的小岛”。这就是开放地区的“小岛现象”。
过去,无论住房、道路、车辆、生活以至服装,某炮旅在当地是最好的。而驻地樟木头镇,几年前还是东莞有名的穷地区。如今这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工农业总产值从300多万元上升到3500万,人均收入从100多元增为800多元,70%的村民搬进了新式小楼。
发生在眼前的变化给干部、战士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力。大量新思想、新情况出现了。“要想奔小康,就得脱军装”。但是更多的人在观察和思考,力求在更广泛的背景中反思和平时期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宏深课题。在草青林秀的罗浮山下,我们参观了某团自力更生创造的一项项训练改革成就。其中,获得全军科技奖的炮兵战术模拟系统,竟利用了大量废旧电器原件,大的几百公斤,小至几毫克。很使人从中感到一种共度时艰的士气和舍己报国的精神。
    面对真正的小岛
艰苦不怕。这支部队从诞生以来就以小米加步枪著称于世。但心理和观念上的落差,才是对军人们真正的考验。驻守特区的部队是1979年来的。他们发现这里的变化,远远超过了想象力。过去的“逃港者”,如今衣锦还乡,资本家成了座上宾,“洋人”在这里办工厂,一些人到处“贩卖”手表、尼龙布、录音机。思想纯朴的战士被弄得猝不及防。面对着营房内缺水少电,铺板短缺,生活艰苦,他们很不理解。究竟是社会发展出现了偏差,还是自己的头脑发生了偏差?
离澳门数百米有个名字很美的小岛——横琴岛。1952年,一个参加过古北口保卫战和天津战役的“模范连”,被派驻到岛上。澳门是名副其实的花花世界。一艘艘游艇向战士们靠过来,一包包淫秽照片扔在哨兵脚下。战士们用刺刀挑起照片豪迈地甩进大海。这就是国防部命名的“南海前哨钢八连”。
可是,如今小岛和澳门关系变了。警戒线变成了开放口,日夜警惕的哨所被撤除,资本家来小岛办起了工厂。一场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再认识、再教育在整个特区部队展开。封闭的教育方法不起作用了,成千上万的干部、战士有组织地分批走出营房,到企业、都市、农舍、田野调查比较,学习思考,“左”的禁锢总算被冲破。
现在的横琴岛已是另一番景象:澳门的工程师为连队修理发电机;八连修路,澳门老板无偿派出大型推土机。春节,澳门老板和工人要回去度假,想请八连派人看守厂房和机械。有人说,八连历史上可没为资本家站过岗。连队党支部认为,保护工厂不受损失,就是保卫国家的开放政策。他们选出5名优秀战士完成了这个特殊任务。老板感动得伸着拇指说:“一旦需要,我给大军捐大炮!”
    “红军团”的新一代
80年代,涌入这个“小岛”的兵员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据某部调查表明,参军的新兵中,1/3做过生意。他们过惯了“能挣会花”的日子,对送礼拉关系也挺熟悉。有的新兵刚到部队就直接给师长打电话:如果让我学开车,我送你2000元港币。
驻汕头某团诞生于秋收起义,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产生过大渡河十七勇士,狼牙山五壮士,1059名立过大功的人民功臣分布全国各地。但是,近两年全团战士家庭寄款已达33万多元。仅去年春节,有一个营就收到1.2万多元。据调查,这些钱绝大部分花在抽烟、喝酒、下馆子、买高级日用品上了。
这些新战士还能成为红军团的后代吗?团党委针对新战士注重个人理想和追求等特点,把特区的开拓精神吸取到传统教育中,制订出新形势中的政治教育20个要点,着重培养战士们为四化大业奋斗献身的精神。
仿佛是有意考验。汕头地区连续遭受洪水灾害,红军团闻讯即出,战士们与洪水搏斗十数昼夜,仅一次就抢救出遇险群众2700多名,堵堤筑坝5万立方米,受到全国防汛指挥部通报表彰。广东省委书记林若赞扬他们:“不愧是英雄的后代,当代的勇士!”
    深圳青年的反思
喝咖啡,坐酒吧,跳迪斯科,这是许多人印象中的深圳青年。这些最先享受到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年轻人,该怎样看待“艰苦的小岛”?
秋季,深圳大学新入学的大学生们来到近在咫尺的某教导团进行为期一月的军训。当他们从舒适的小楼搬进简陋的营房,每天像战士一样在烈日下艰苦训练,汗水湿透全身,一个个惊讶地合不上嘴:世间竟有这样艰苦辛劳的事业,紧张而毫无报酬的工作。同是祖国儿女,同是20岁的年华。他们集体站在营区旁一座山岗上的纪念碑下缅怀先烈。这里记载着为解放这片土地,200多名革命战士洒尽了鲜血的英雄事迹。
大学生们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有人写道:“这里的生活将影响我的一生。只有艰苦创业才是民族复兴的根本。”
刚到连队时,有不少大学生几天不吃连队的饭,靠维夫饼干度日。营房门口堆满了糖纸、饼干盒、方便面袋。军训结束时,当广东省、集团军和学校领导检阅这支队伍时,出现在面前的是一支步伍整齐、口号雄浑的方阵。他们的脸上多了一层深沉,眉间透出几分刚毅。他们中间每一个人留在这里的是几身汗水,带回去的却是对生活的新的认识。
“小岛”的影响在扩展着……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