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乡镇党委书记有“三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10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心里话

  乡镇党委书记有“三愿”
在落实十三大精神的过程中,我接触了一些乡镇党委书记,了解到他们的一些想法。
一是要求改变乡镇干部素质差、年龄老化的现象,把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充实到基层。
近几年到乡镇工作的中青年干部很少,有些乡镇连续四五年分配不到一名大学毕业生;有的乡镇即使分配了有文凭的干部,但他们总要千方百计托人求情调到县城工作;有些乡镇自己培养出几个素质比较好、能力比较强的中青年干部,上级部门也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挖走”。有一个县从1984年以来,共从乡镇调出干部93人,全部调到地、县直属单位。这个县共有乡镇干部281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就有97人,占34.5%。乡镇干部年龄老化的问题更为突出。年轻的调不进来,年岁大的流不出去,只好在乡镇长期呆着。有些乡镇,一般干部的平均年龄都大于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还有的乡镇,对一些年岁较大的干部,不得不安排为调研员。有一个乡共有29名干部,光调研员就安排了4名。
二是希望上级的“客人”少“光顾”。
一些工作搞得比较好的乡镇党委书记说,工作不能出名,出了名就会惹来麻烦,指导的、“取经”的、参观的、搞调查研究的、总结典型经验的,一个接一个地来。每次陪“客”,都得书记参加,否则就是对“客人”不尊重,但这些“客人”多数解决不了我们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我们欢迎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客人”。乡镇花钱招待,就靠乡办企业的一点收入。企业搞发展,饭桌上挥霍浪费,实在得不偿失。有一位乡镇企业办得好的镇党委书记说:“我陪客创过高纪录,从早到晚共来过十几批,批批都要书记出面,自己也不知先陪哪一批,闹得六神无主。”
三是亟待配备或培养合格秘书。
现在,许多乡镇政府部门的秘书、材料员青黄不接,一些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工作也受到影响。
              河北张家口地委 王忠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