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吃相·礼仪·上下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10
第8版(副刊)
专栏:

  吃相·礼仪·上下楼
马赛克
近读吴小如《曲礼檀弓丛札》,很有趣。我说有趣,表明我是以兴趣主义的眼光,来看这位老友如何严肃认真地于古之经典有所发明。看似古奥的语言,一经点拨,有些竟是常话儿。涉及吃相的一部分,如“毋放饭,勿流歠”,原来是说狼吞虎咽,鲸吸牛饮,淋漓无状,应以为戒;“毋咤食”,简单说,舐唇唼舌,吱咋作声,也是贪馋的恶态;“毋反鱼肉”,即所谓“君子不吃翻身鱼”;“毋嚃羹”,其实所忌的就是不用筷子,不嘴嚼,用口吸食,北京及河北省方言里说的“ter lou”;“毋嘬炙”这个嘬字,小如释为大口吞噬,使食物塞满口中,今江南方言读为chuai。
凡此种种,当然可以斥为饱食者才讲究的礼仪而置之不顾,但我看到世界知识出版社郑重推出的《国际礼仪与交际礼节》,也有类似的章节,可见这都是文明礼貌之所必需。注意吃相只是起码的要求,其层次不在“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之上,大致与这一组大力推广的“礼貌语言”相当。这似乎是一个人从幼年就该养成的习惯,由家长、幼儿园和小学老师指点一下就行了,用不着借助于吴小如教授的训诂,把《曲礼》翻译成白话的衣食住行应对进退“礼貌须知”若干章——何况那旨在“毋不敬”的烦琐规定,并不都像注意吃相的几条至今完全适用。
吃相难看,叫作失礼,这是表层。所以难看,源于贪馋;沾上贪字,就会在有形无形中不尊重或侵犯别人,在人际关系中属于不礼貌的行为,不文明的表现。
然而一味“礼让”;老是“请,请,请”就好么?以为长幼有序,妇女优先,下楼梯的时候也请老人、妇女先下,怕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误解,要么就是不动脑筋的缘故。“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老人上楼都有困难,下楼该怎样扶持援引才是?
当年溥仪刚从抚顺回到北京不久,一次跟亲族聚会后去乘公共汽车,他鹄立门边,彬彬有礼,让一位一位乘客先上车,最后把下车收票的售票员也让了上去,车门随之关闭,车也开走了。司机和售票员把他当成了殷勤送客的主人。
看来,无论从文明社会的礼仪,还是从社会生活的秩序来说,还是应上则上,应下则下,应进则进,应退则退为好。一窝蜂地抢,会出事;一个劲地让,也会误事,不止是礼貌上的过与不及而已。公共汽车多年来讲究“先下后上”,对于维护乘车秩序,还是切实可行的。
溥仪的故事,昔年闻之于京韵大鼓“少白派”大师白凤鸣。白妻金氏,亦爱新觉罗之后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