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票箱面前无情面 选票搬掉“铁交椅” 辽宁县乡换届选举近三百人落选 人们赞扬差额选举推进了民主化进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12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票箱面前无情面 选票搬掉“铁交椅”
辽宁县乡换届选举近三百人落选
人们赞扬差额选举推进了民主化进程
本报讯 据新华社记者孟宪民、新华社通讯员刘新报道:1987年,辽宁省99个县(市)、区和1261个乡(镇)进行了县、乡两级领导干部换届的差额选举。在这次选举中,全省有24名原任县级领导干部和267名原任正副乡(镇)长落选,总计291人。对这个选举结果,反应不一。有的感叹:“如今的官不好当,差额选举看票箱”。然而,更多的人则是赞扬这种差额选举推进了民主化的进程。
彰武县一名副镇长事不关己不开口,遇到难题绕着走,群众有事找他,他推三诿四。在投票选举时,许多代表认为,这名副镇长文化水平虽高,是大学生,但这种“老好人”不是自己心目中的领导,便没有投他的票。沈阳市苏家屯区有这样一个乡长,他不贪权、不图利,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去区上开会,宁肯骑自行车往返100里,也不坐乡里的吉普车,为的是要给乡里节省点开支。可是,由于他缺乏开拓精神,不能带领群众致富,结果在选举中落选。当官做老爷,不干实事的人,代表们更不信任。这次落选的291名干部中,这样的县、乡级领导干部占了1/4。严峻的事实使每一名新当选的干部都树立了一个观念:作为领导干部,只能做人民公仆,要把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一致起来。
这次选举后,落选干部中没有人去组织部门纠缠,他们知道,差额选举是选举法规定的,它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在人民代表的选择面前,“铁交椅”、“人情面子”、“论资排辈”、“照顾”、“平衡”等统统失去了作用,代之而起的则是一种全新的充分体现民主的干部制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