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舞在广州——青年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13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舞在广州
——青年篇
本报记者 袁建达
广州冬夜长。这不仅有气候原因,也有人们心理上的原因。
北方的城市,由于气候寒冷,商店、娱乐场所大都在入夜后次第关门。而在广州,夜生活一直要延伸到午夜12点。
我曾经到一家普通舞厅逗留。这种舞厅,一般设在街道文化站、电影院、机关礼堂或工人文化宫,面积虽小,但音响、灯光齐全。乐曲大都热情奔放,催人奋起。青年人辛劳了一天,晚上便带着自己的女朋友或要好的同事,步入舞厅。这样的舞厅,在广州可谓星罗棋布。
对青年跳舞,曾有过激烈的争论,但经过时间和事实的检验,人们还是愉快地接受了它。一位在宾馆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青年告诉我,他常来跳舞,从中结认了不少朋友,获取了很多信息,对工作极有帮助。另一位青年说得更直率:“跳舞有什么不好?总比过去蹲在马路边上喝酒赌钱强得多!”
青年人有旺盛的精力,还有强烈的自我表现的意识。广州市近年陆续多起来的“卡拉OK”舞厅,正好适应了青年的需要。这种舞厅设有自动音响伴奏,青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手捧麦克风高歌一曲,或举手投足舞一番,为明天的工作积蓄了热情。“卡拉OK”舞厅自开设以来,已开办了3届歌手演唱有奖赛,有600多人欣然参赛。
广州团市委的同志告诉我,过去,共青团的工作局面打不开,缺乏吸引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同青年沟通的渠道,不能真正了解青年、代表青年的利益。如今,各级团组织主动、热情地为青年服务,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团组织的“心”同青年的心贴近了。去年以来,广州市多了一种新的跳舞形式——“生日舞会”。所谓“生日舞会”,就是青年为自己,或为兄妹,或为朋友举办的舞会。这种舞会有的为了庆生日,也有的代替婚礼,一般都得到团组织的帮助,在街道文化站或单位礼堂举行。舞会规模不大,但人们在这里可以重逢老同学,结识新朋友;可以交流信息、寻找友谊;还可以缩短两代人之间的距离。因为,青年人喜欢在这种场合,同时把自己的父母、上级或公司老板请来,上下同乐、情感交流,有的还趁机向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
这种舞会,广州城几乎天天都有。一位为妹妹举办结婚舞会的小伙子说,他结婚时,家里替他在酒店摆了几桌,至少花掉2000多元。杯盘狼藉,说起来难听,意义也不大。这次,他给妹妹办婚事,借用单位的礼堂,买些糖果饮料,仅仅花了300来元。亲朋好友都请到了,大家玩得高兴,场面十分热闹,避免了铺张浪费。另一位秀发披肩的女青年说,如今社会上讲排场、重吃喝的风气很盛,如果能倡导广州的“生日舞会”,既活泼热闹,又省钱省力,岂不是一件移风易俗的好事?
广州青年的业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的健康发展,使广州的冬夜增添了色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