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向茅草房告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13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民族地区纪行

  向茅草房告别
本报记者 李成华
海南岛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乌石镇里佳村,是我们采访的第一个黎族村寨。穿过郁郁葱葱的酸梅树林,站在村头望去,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林立的瓦房。到村民屋里看看,摆设同汉族农居差不多;在村里碰到的男女老少,没有一位穿民族服装的。如果不是黎族干部、镇党委书记王尤华的介绍,我们谁也不会相信这就是黎族同胞居住的村庄。
里佳村共有50户、272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们开始种植甘蔗、益智、槟榔、橡胶等经济作物。近两三年,全村年人均收入都在500元以上,家家户户盖起了瓦房。
当天晚上,在中共琼中自治县委书记王健雄介绍全县情况时,我们便向他提出一个问题:现在黎族人住的都是像里佳村那样的瓦房吗?这位黎族干部回答说:“不,我县还有相当一部分黎族群众住在茅草房里。茅草房,是我们黎族人的传统住宅。与其说是房屋,不如说是棚子。红毛、什运两个乡镇的群众大多数还住在茅草房里。你们可以到那里去看看。”
第二天(去年12月15日)上午,我们驱车来到红毛镇番响村。这个黎族村寨果然除了两栋瓦房外,其余的都是茅草房。我们走进黎族青年王健的住处,屋里没有什么摆设,3块砖便是烧饭的灶。坐在小木凳上,我仔细观察茅草房的结构,房屋的墙壁是用竹片编成的,抹上薄薄的一层泥;四根立柱,顶着几条梁;梁上面用竹子搭成屋顶,再上面铺着茅草;有门无窗,屋里的光线是从门射进来的。
告别番响村,我们又驱车来到什运乡什运村。这个黎族村寨的瓦房,是所小学校,村民们仍住在低矮的茅草房里。走进一栋茅草房,男主人正蹲在3块砖的灶旁烤一只死老鼠。一打听,他叫王大秀。我问:“老鼠好吃吗?”王大秀用普通话回答道:“这是山鼠,好吃。”他指着待烤的3只死鼠告诉我说:“你看,先把内脏掏出,放到火上把毛烤掉,切成块,洗净后放到锅里煮。”坐在父亲旁的3个小孩,用惊奇的眼光打量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这时,女主人右手抱着一个婴儿,左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孩,从黑洞洞的卧室走出来。她大概听到我们说话内容,便说:“老鼠是用夹子在山上打死的。”夹子挂在墙上,全是用竹子做成的。这位黎族妇女普通话说得很好。她告诉我,她是初中毕业生,已到而立之年。
番响、什运两村与里佳村,同处五指山区,自然条件基本相同,为什么在居住方面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在这里,关键是个经济问题。番响、什运两村,种植经济作物起步较晚,商品经济没有发展起来,年人均收入都在200元左右。像王大秀夫妇,都是初中毕业生,有着走向现代文明生活的意识。但是,他们种植的橡胶等经济作物目前还没有收入,再加上前些年黎族地区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两人不到30岁已是5个孩子的父母,能解决温饱问题就不错了,还哪有力量告别茅草房呢?
能够同茅草房告别的原因,往往是相同的。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乡合水村,同里佳村一样,是靠种植经济作物致富的黎族村寨。他们首先利用荒山荒地种植生产期短、见效快的甘蔗,在卖掉甘蔗有了收入后,种植橡胶,又在橡胶林里间种益智、花生等。除此以外,他们还种植槟榔、香蕉、荔枝等经济作物。经济发展了,黎胞手中有钱,有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向茅草房告别,盖起了瓦房。合水村实现“瓦房化”,就是走了这样的一个过程。瓦房盖起来后,有的黎胞买来彩电、收录机、收音机等。这个村全村34户,现已有12户看上彩电,买收录机就更多了。白沙县委书记符桂谦,领我们来到朱庆南家里,他母亲热情地请我们坐在长条沙发上。屋内摆着彩电、高档的收录机、电扇、座钟、大立柜,现代物质文明已走进这户黎族同胞家庭。
这个县元门乡翁村王明信的住处,则是另一番景象:低矮的茅草房里,一件象样的摆设都没有。3块砖的灶,留着火种;两张竹床,分别放在屋角;屋内正面的墙上挂着一排兽骨,野猪的颌骨、麂子头骨、鹿的头骨……黎族猎人都有这种习惯,他们把每次打到的野兽骨头挂在屋内的明处,以显示自己的“英雄业绩”。狩猎,曾是黎族的生产方式之一,即使到了今天,还有一些黎胞放不下手中的火枪。我们在白沙到琼中的公路上,经常碰到黎族男子背着火枪,或骑自行车,或步行,进山打猎去。可是,打猎如今已不能成为致富的手段了。解放后随着海南岛的开发,人口的增加,野兽越来越少,再加上法律规定保护某些野生动物,可猎的动物就所剩无几了。像王明信这样的黎族猎人,如果不放下手中的火枪,把精力用到商品生产上去,那么,他只能永远住在茅草房里。
在黎族同胞中,也有富裕起来了但仍住在茅草房里的人。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八村乡毛辉村,有位黎胞叫卓其深。他家种植甘蔗、益智、槟榔、橡胶等经济作物,前年收入上万元。他的亲戚朋友、亲戚朋友的亲戚朋友,听说他家富裕了,经常前来作客。卓其深保持着黎族人好客的传统,客人来了必备酒肉款待。他家的收入,大都消费在热闹的宴席上。因而,至今还住在茅草房里。
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黎族,聚居在海南岛的琼中、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白沙、凌水、乐东、东方、昌江黎族自治县,以及通什、三亚市等地,有86万多人,其中农村人口有五六十多万。据说,目前农村人口中有1/3左右告别了茅草房。保亭县委书记符泽辉告诉我们,他们争取在1990年实现“瓦房化”。去年底,这个县已有33.9%的黎族农户告别茅草房,住进了瓦房。要在今后3年时间内,让其余的农户都住上瓦房,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不仅要发展经济,而且还要改变一些黎胞的观念……
(附图片)
图为东方黎族自治县东方镇西方村的群众在建造新房。
本报记者 曹宏亮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