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良机不可坐失——日本实务家谈中国沿海经济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13
第7版(国际)
专栏:

  良机不可坐失
——日本实务家谈中国沿海经济发展
新华社记者 范颂九 姜鲁榕
日本一位经营实务家11日在北京说,国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为中国利用外资、发展沿海地区轻工业及加工组装业,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供了绝好时机。
日本著名的金融机构——野村证券公司顾问伊藤正则在国际大厦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高度评价赵紫阳总书记最近发表的关于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谈话。
伊藤说,与10年前比较中国有很大的变化,发展非常显著,但世界经济环境发展更快,必须要有紧迫感,现在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关键的时刻。
记者看到伊藤正则面前的桌子上放着《赵紫阳纵谈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一文的中日文版本,上面划出了许多重点线。伊藤说,赵紫阳的这个讲话很精辟。只要按这个讲话去做,不错过当前绝好的时机,中国经济一定能够赶上去。
伊藤说,他非常赞成利用优势在沿海地区“首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劳动密集与知识密集相结合的产业”和组装加工产业的提法。
伊藤供职的野村证券公司有日本的“兰德公司”之称。63岁的伊藤目前还兼任野村中国投资株式会社社长。他曾先后50多次来华访问,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和意见。1985年他受聘为中国国家经济委员会经济管理研究中心顾问,是国家经委聘任的唯一的外国经济顾问。
伊藤认为,中国吸收外资的最大优势是其人力资源。他说,世界上有的国家人口也很多,有的国家的劳务费用也很低廉,但中国兼有劳动力丰富、素质高、价格低三个优点,这在世界上是最为优越的。
他说,中国和亚洲其他一些国家与地区在劳务费方面有明显差别。香港、新加坡的劳务费等于中国的8倍,台湾、南朝鲜则等于中国的5倍。
他说,过去没有充分利用这一优越性是中国坐失良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有发展高技术的潜力,但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经验。如果对劳动力的优越性加以充分利用,就可以大量创汇,在此基础上再发展高技术,中国定能成为先进的国家。
伊藤说,加快外贸体制的改革必须打破“大锅饭”。只有在世界市场的竞争中获胜的企业才能出口。出口产品质量要好,“大锅饭”出不了好产品;出口产品价格必须低廉,“大锅饭”降低不了生产成本;出口交货必须准时,“大锅饭”交货常误期。振兴出口必须打破“大锅饭”,别无他途。
伊藤强调要按国际惯例办事的重要性。他说,过去中方在同外商谈生意时,往往强调中国的做法,而外商认为国际企业就应按国际惯例办,因而谈不成功。如果中国依然是封闭国家,可以按中国方式做,现在开放了,就必须按国际上的做法行事。
伊藤曾两次考察海南岛。他认为海南岛对外商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与大陆隔海,各种束缚少,加之有各种优惠政策,因而更容易实现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设想。
他说,海南岛有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海南岛的海滩可以建成世界第一流的度假胜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