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切实履行监督的职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14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党政分开笔谈

  切实履行监督的职责
中国石化总公司岳阳石油化工总厂党委书记 谢培清
企业实行党政分开后,党委从“一元化”领导转到起保证监督作用,不少从事党的工作的同志感到“保证”容易“监督”难。认为“保证”起清道、推动作用,主要是党委对行政工作的支持、服务和排忧解难,行政干部欢迎,当然容易落实;而“监督”则是把关、定向作用,它更多的是挑毛病、纠偏差,怕这样做多了、深了,会干扰厂长行使职权,阻碍经济改革。因此,感到有劲使不上,“监督难落实”。
党的十三大已经明确,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企业的顺利贯彻执行,是企业党委的主要职责。就保证与监督看,二者既统一又有区别:保证是目的,监督是手段;没有监督,就难以有保证;只有得力的监督,才会有可靠的保证。保证与监督相比,监督是第一性的。特别是在改革与开放逐步深入、厂长对企业全面负责的地位确定后,企业党委的监督任务更重了,责任更大了。
那么,企业党组织如何履行起“监督”的职责?从我们厂的实践看,我有两点体会。
首先,要增强“发挥监督作用”的使命感。实行政企分开后,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企业各级领导成为企业的拍板决策人,手中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其中有极少数干部经不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出现了损公肥私、以权谋私、甚至腐化堕落的意识和行为。这些问题虽说是局部和支流,但“蝼蚁之穴,可溃千里之堤”。要根治这些问题,当然根本的要靠党和国家通过深化改革、健全民主、完善法制等办法来解决;但调动企业党组织的积极性、强化企业党组织的监督职能,无疑也是解决上面这些问题的一个实际有效的办法。
实行厂长负责制后,企业党委摆脱了日常行政事务,有了足够的精力来研究“监督”的问题;另外,企业党组织生活在企业内部,对企业各项活动了解及时、直接;加上企业各级领导干部绝大多数是党员,企业党组织可以及时采取教育、引导等方法进行监督,做到防微杜渐。所以,从党的事业的需要出发,从保证经济建设和改革的大局出发,企业党委有义务承担起监督的职责,也有责任把监督的任务完成好。只要广大党的工作者竭尽全力,精心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就一定能够获得丰硕的果实。
其次,要认真探索“发挥监督作用”的新路子。回顾我们厂实行厂长负责制三年多的实践,主要是注意改变了单靠“设卡把关式”和“事后检查式”的做法,注意加强了思想引导和事前监督。具体来说有三条:
一是由“治表监督”为主转为“治本监督”为主。过去抓问题就事论事,结果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治表不治本。现在注意就事论理,用主要精力抓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厂党委半年一次的党风大检查、每年一次的干部考核、每年一次的群众民主评议干部,以及接待职工信访日、党风信息员等制度和办法,使党委及时掌握住干部队伍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然后以每周一次的党委中心组学习,党员领导干部每季单独上一次党课、每半年一次民主生活会和个别谈心教育等“吃小灶”办法,帮助各级干部克服官僚主义,减少决策失误;增强纪律观念,提高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增强党性觉悟,提高自觉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的免疫力,从根本上铲除滋生不正之风和官僚主义的土壤。这样,全厂160多名处级以上干部有94%以上被群众评议为“优秀”或“合格”。
二是由“门诊监督”为主转到“预防监督”为主。过去往往是等出了问题再去查处,现在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改革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堵塞漏洞、防患未然上来。厂党委针对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等容易发生漏洞的环节,制定了《纠正不正之风的若干政策界限暂行规定》和《端正党风严肃纪律三条规定》,对财经纪律、人事纪律、接待工作和“农转非”等方面的工作,党委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建议,配合行政完善了工作制度和程序,使广大干部工作有章可循、办事有法可依,从而大大减少了不正之风的发生。
三是由“孤军作战”为主转到“共同把关”为主。从厂长负责制的特点出发,赋予厂长为首的各级行政领导和广大党员、群众监督的责任,改变党组织单干的做法。厂党委通过落实党风责任制、加强与行政监督部门的协调配合和实行党内、党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监督,在全厂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网络,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